开展文化活动要响应政府号召,满足群众需求。我村重新组建民间文艺表演队始于2003年,目的是迎接第二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向与会嘉宾充分展示松潘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由于农村群众在得到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组建民间文艺表演队满足了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
㈡开展文化活动要喜闻乐见,贴近生活。我村民间文艺表演队表演节目全部是民间传统文艺节目,贴近农村生活,农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虽然文艺水平不是很高,但群众喜爱,愿意参与。
㈢开展文化活动要集合群众力量。我村群众有热爱民间文化的传统,拥有大量民间艺人,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因此,我们通过集合群众的力量,发展壮大了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群众对开展农民自办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㈣开展文化活动要做到方式灵活,按劳取酬。我村开展文化活动主要利用农闲时节和大家的空闲时间,人员可多可少,不开展活动时就暂时散伙,各吃各的饭,各干各的活儿。如果参加的活动有劳务收入,就按照实际出勤情况分配劳动报酬,没有收入就没有报酬。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村农民自办文化开展5年多来,对树立松潘良好对外旅游形象,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推进农民自办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㈠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村没有建立村级文化活动室。队员平时训练主要在广场和城楼上,雨雪天则挤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㈡缺乏系统的专业化训练。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指导训练活动,邀请的老艺人也不能做到始终坚持到底,以致表演队的表演水平无法得到快速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演节目质量和效果。
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我村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队员自己投入,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节目的资金需求。
㈣队伍稳定性不强。由于收入少且不固定,村民只把表演活动当作闲时的娱乐来对待,没有倾注全部精力,只要有事可做或有挣钱的机会,便会弃之而去。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村农民自办文化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因此,我村将努力把此项活动长期搞下去,走产业化发展路子,以此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文化惠农、富农、兴村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㈠壮大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规模。“开发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挖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巩固现有的民间文艺表演队的基础上,筹建山歌表演队、高跷队等队伍,做到百花齐放,逐步把村民间文艺表演队的规模扩大到400人以上,使全村70%以上的成年人加入到民间文艺表演队伍中来,走规模化和产业化道路,让老百姓把搞好民间文艺表演作为“主业”来做,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㈡成立文化产业开发公司。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离不开企业的推动。因此,在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后,我们拟在2008年组建文化产业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民间特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创作、利用和推出等工作,整合已有的文化资源,使之转化为文化资本,达到文化惠农、文化富民、文化兴村的目的。
㈢与古城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文化这一旅游的灵魂,通过旅游这一载体,促进文化的繁荣。重点是结合大唐松州旅游开发,搞好民风民俗展示,开发民俗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