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不懂如何训练,就去请教以前宣传队的老艺人......。2008年,表演队创作演出了快板民歌《说唱新松潘》、单口快板《计划生育好》,很受广大群众喜爱。
辛勤的付出之后是收获成功的喜悦。2008年9月,我村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秧歌队、快板队、龙灯队和狮灯队在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期间一炮打响。参会中外嘉宾在考察大唐松州观看他们的精彩表演后,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表演的民间文艺节目特色鲜明、贴近生活、淳朴真实、体现了新时期农民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并主动要求与演出人员合影留念。
㈡坚持文化乐民。
在第二届旅发大会上载誉而归的村民间文艺表演队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许多年青人表示愿意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现有队员也表示了搞好这支队伍的信心和决心。农闲时节,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进行训练,相互探讨提高表演水平的措施和办法,避免了以前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打麻将、吹闲牛、晒太阳、喝烂酒的情况。由于有这么一支民间文艺队伍,本村或临村凡是有结婚、嫁女、当兵、建房等喜事,都不免请他们来热闹一下,助助兴,烘托一下气氛。高兴之余,喝杯喜庆之酒,尽兴而归。村民间文艺表演队每年参加农村喜事庆贺表演在50起左右。受这支队伍的带动,广大农村群众改变了对参加文化活动的看法,增强了参加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夏秋季节,广场上跳锅庄、跳集体舞、练太极拳不再是机关干部的专利,舞动的人群中融入了很多农村群众,他们不再窝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喝酒聊天,而是要充分享受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
㈢做到文化惠农。
我村的农民自办文化在做到自娱自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文化惠农,文化兴村”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首先,对民间文艺表演队伍采取了“村级管理、加强训练、按劳取酬、整体宣传、自主经营”的经营管理方式,由村委会代行民间文艺表演队管理机构职责,由村集体筹集部分资金更新必要的器材和服装,由村委会负责对外联系商业性演出,根据队员出工情况和收入按劳取酬,原则上不再增加队员的经济负担。其次,积极参加部门政务接待、旅游接待和商业性广告宣传。除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无偿参加政府礼仪性接待表演外,凡是参与机关单位的政务性接待、旅游团队表演性接待、企业商业性广告宣传、工程庆典等活动,都要适当收取一定费用,用于解决队员的误工补助和器材更新。第三,积极争取参与县上组织的有偿对外旅游宣传,切实开展好春节拜年活动,拓宽增收渠道。
㈣推动文化兴村。
我村农民自办文化的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全村的稳定与繁荣。成立民间文艺表演队后,农民群众参与村上公益活动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兴村”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在村民间文艺表演队员中,既有婆媳、母女,又有父子、兄弟,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融洽了家庭关系,化解了家庭矛盾。受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的影响,全村农民群众树立了“讲文明、树文明、爱文明、创文明”的文明观念,增强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意识,家庭及邻里纠纷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减少了,“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村上得到了有效遏制,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了,近3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治安案件,未新增一名刑教人员。在村两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村群众致力于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2008年11月,村支部书记杨凤华同志被中共松潘县委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2008年12月20日,我村创建县级巾帼文明示范村通过检查验收。
三、几点经验
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