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是:由韩国政府出面担保,通过其创办的投资管理机构发行债券,向社会筹集“公共资金”,韩国民众则踊跃购买爱国债券。投资管理机构用筹集到的“公共资金”购买银行和企业的不良股权,注入宝贵的资金。与此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对银行和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把银行的个数从危机前的33个减少到20个、非银行金融机构从2088个减少到1519个、现代集团的电子工厂与三星合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等。通过这一系列努力,韩国终于从危机中较快地恢复过来,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用金京元的话来说,金融危机在给韩国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促使韩国解决了多年遗留下来的结构性问题,其意义是深远的。当然,现在韩国还面临如何偿还“公共资金”债券等问题。但随着银行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这些问题已不难解决。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色彩非常浓厚。概括地说,韩国政府有六大功能:战略导向、政策指导
、经济调节、法律规范、科教推动、文化促进。 其一,战略导向功能。这是韩国政府指导性功能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项功能。机遇能否及时抓住,方向能否准确把握,全在于战略性决策和战略指导。在上个世纪里,韩国经济从50年代以“进口替代”为特征的内向型发展战略向60年代以“出口主导”为特征的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转变,83年代以后从以速度为主的战略向以效益为主的战略的转变,以及大集团战略等,无一不体现了韩国政府的这种战略导向功能。 1961年韩国提出“出口第一”、“贸易立国”的口号。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处于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一些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世界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韩国抓住这一机遇,实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70年代美日等国再次调整产业结构,将部分重化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韩国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发展重化工业,进行第二次产业升级。83年代以来,韩国紧跟世界经济前进的步伐,把产业重心转向高科技产业,实行第三次产业升级,使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高科技发展阶段。
实行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又一条成功经验。韩国根据自己国家小、资源匮乏的国情,认为没有大的企业集团难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为了提高产业结构的国际化水平,不得不把有限资金和资源向大企业倾斜,通过扶植大企业集团带动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规模化发展。组建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优化结合,合理分工,提高出口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工商业、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所以,韩国政府采取政策保护、资金扶持和借助外资等方式发展大企业集团,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韩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