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今年我们加大了集邮在全市的宣传力度,首先结合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的开展,抓住一切时机举办集邮展览、集邮征文、新邮评点、集邮讲座等多类型的活动。在与其他文化形式的融合中,宣传集邮、突出集邮。二是与教育部门及学校配合,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开设《集邮学》选修课,继莆田学院、莆田六中后,莆田五中、市老年大学也分别开设集邮课。今年,我们还根据全市集邮发展的需要,先后10次抽调市集邮讲师团成员,深入各县区、基层邮协,深入机关、街道、学校宣传集邮文化普及集邮知识。三是加强通过舆论媒体扩大宣传。今年在全国、省内外各报刊发表的集邮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湄洲日报》5篇、《中国集邮报》1篇、《中国邮史》2篇、《集邮报》5篇、《莆田学院报》6篇、《莆田晚报》8篇、《集邮简讯》5 篇,莆田市电视台报道2次。加大了在各邮刊邮报上宣传莆田集邮的份量。四是组织具有美术和电脑制作功底的集邮者为市邮政局规划设计各种邮戳,以加大集邮宣传力度和凝聚集邮组织的向心力。五是利用日益广泛被民众青睐的互联网,开设“莆田集邮网”,设置各种专栏,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不断加大集邮宣传力度。
三、集邮水准 撰写邮文、研讨邮学、编组邮集是集邮活动的高级层次活动,也是衡量邮协组织集邮水准的一把标尺。今年,市邮协在抓好集邮普及、集邮文化宣传、巩固集邮队伍的同时,还下大力气抓好邮集编制和邮学研讨两项工作,以期使莆田市集邮水准有所提升。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合乎国际集邮联评审规则的高起点邮集和高层次、有见地、能反映地方特色的邮学论文相对贫乏。今年学术(宣传)委、邮展委会议,要求两委委员按照邮展规则组编邮集或讲座邮集编组技巧,依据邮协选题研讨集邮动势,撰写集邮论文,为莆田集邮水平的提高出谋献策、添砖加瓦。会上共推选陈国荣、李元生、林启贤三位委员的论文参加省邮协学术委2011年年会交流,陈国荣的论文获得三等奖。会后,邮展委陈国荣、董志刚、程元朗、邱盛等人多次深入基层举办邮集制作讲座,帮助会员提高组集技巧。
四、组织建设 集邮协会既是群众文化团体,又是沟通集邮者与邮政部门之间的桥梁的机构。邮协组织必须有健全完善的机构和得力的干部,才能保证协会工作鲜活有力,才能保证协会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1、年初一开始,市邮协就多次召开秘书处工作会议。结合省邮协要求和今年重点纪念活动安排工作,制定出完善的计划。并及时形成文件下发全市各基层邮协。
2、针对当前集邮态势大幅滑坡的状态,今年一月份开始,市邮协秘书处在秘书长的带领下,深入各县区、基层邮协检查指导各邮协各项工作的开展。督促各邮协的建家工作,敦促各邮协开展各种形式因地制宜、因势制宜的集邮活动。并与市教育局有关同志前往莆田一中、莆田文献中学、仙游一中,根据全国、省邮协示范基地评选办法,对这些学校实施量化考核。力求尽快达到集邮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
刚刚过去的半年,市邮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问题很多,难度较大,各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冲击较强。我们将用不懈的努力,创新的工作。在省邮协的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省邮协下达的各项工作。并根据莆田实际,结合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开展各项活动,以较好的成绩为莆田集邮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福建集邮的发展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