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热情投入到有效课堂实验中;四是座谈式培训。教研室经常召开两种形式的座谈会,在相互交流中解疑答惑。教研室在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成果与突破时,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参与人员”的“三固定”方式,及时召开专门人员的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提高;五是课例式培训。教研室在晨诵午读、农历课程、有效教学框架推进中,都要挑选精品课例,送教下乡,让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例解决实际问题。每次的“送教下乡”都采用“征集问题——教师做课——教学研讨——教研点评”的方式进行,关注到各个学段、各个学科。
(7)举办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有效推进区域教育开放交流。以开放促开发是我们的一个策略。教研室每学期根据实验项目开展的情况,不定期举办“全县新教育实验有效行动开放周”活动,不断架起校与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桥梁,形成全县工作整体推进的格局。在每次开放活动前期,教研室都要对推荐的开放学校进行严格审查,业务推广组根据学校的亮点特色做出分类,并一一做好点评,以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实现“加强交流学习,共同研讨提升,扎实有效行动,整体和谐发展”的活动目的。所有学校分批全部开放。
2、在深入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的探究中,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有效行动,在区域实验的底线管理上下功夫。
在书香校园建设上从五个一建设入手,年度部署上从十件具体的实事入手,教师专业发展上从阅读一本一本书入手,校本教研上从最基本的问题解决入手,整体推进中从一次次的学校开放周入手,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的探究中从一个个底线管理和榜样示范入手,从一加一开始。
(1)从一加一开始,营造书香校园。要求校长率先垂范,每年至少有效共读两本教育名著。经常开展书香校园大观摩、大调研、大漂流、大奖励,举办读书节、文化周,举办名人名家读书报告会,为每个校长购买《发展性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理论与操作》、《学校品牌》等管理杂志,为全县教师统一购买免费赠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孩子们,你们好》、《新教育读写月报》、《高校课堂22条》、《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校》、《有效的教研》、《有效的技能》等书籍,组织学校师生认真地阅读灵山新教育实验捐赠的推荐图书。
(2)从一加一开始,追寻理想课堂。实实在在地追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全县小学区域推进推广应用有效教学框架,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范匡正教师教学行为,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全县初中探索理想课堂,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践课堂“六度”追求,高中全力推进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全县聚焦有效课堂,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围绕有效课堂开展校本教研,开展三小研究,开展学标达标活动,开展有效教学开放周活动,组织校际教研、乡本教研、听课评课、送教下乡活动。2010年运城市、山西省先后在绛县召开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
(3)从一加一开始,建设教研共同体。在校本教研中,在新教育共同体建设中,始终关注解决校本研修的内容、时间、地点、资料、组织、手段、资金、效果等最基本的问题,逐一解决农村学校在校本研修中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难题。对教研员提出五个一要求:每年进驻一所学校,关注一个学科,带好一个徒弟,做好一项实验,取得一项成果。在学校开展五个一基本建设:做到了一人一报,让教师教研有资料;一校一室,让教师教研有地点;一周一研,让教师教研有时间;一季一刊,让教师教研有阵地;一年一评,让教师教研有比较。
(4)从一加一开始,构筑数码社区。建立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