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9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暨绛县现场会在绛县召开,“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民进中央常委、山西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卫小春,运城市政协副主席王正选,运城市政府副秘书长郭建平,绛县县委书记张冠,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潞阳,县委副书记李百选,县人大主任韩廷海,县政协主席李服役,副县长马建萍,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尚秀芬,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建国,绛县教育局局长陈东强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院主办,绛县教育局具体承办。来自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河北、新疆、浙江、内蒙古、山西等全国20多个实验区的教育局长、分管局长、部门负责人,新教育研究院的主要成员以及闻讯赶来的各地教育工作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圆满成功。按照会前通知精神,并经曾局长同意,我和教研室黎科海副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
一、绛县基本情况
绛县地处运城市东北端,北同侯马、曲沃、翼城接壤,东连沁水,西南边与垣曲、闻喜毗邻。全县国土总面积9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10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8万人口。
绛县古名故绛、古绛。据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是晋国京畿之地。周惠王八年(前669年),晋献公派大夫土建都城,始将此地命为绛,从此即定晋都于绛,《史记》称“始城都绛”。晋献公、晋文公、晋灵公的陵墓均在绛县境内,有“晋国故都”之称。
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和国宝释迦牟尼独木雕像等人文景观,沸泉龙岩洞、东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
绛县是尧文化和龙舞文化发祥地之一。
东华山历史悠久,在其方圆10公里内遗留下了众多价值颇高的文物古迹:仰韶文化的再现,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墓,始建于北魏的华山庙,后晋年间的混元塔,北魏时期的历史名寺太阴寺、文人墨客遗留的手迹,均充分反映了当年的社会文化状况。东华山还是绛县的革命纪念地。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河东第一支革命武装——绛县红军游击队的组建和起义,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依托东华山天险与日军浴血奋战,都在东华山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历史篇章,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二、会议基本情况
28日,全体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绛县的县直初中、东吴小学、陈村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卫庄小学、雎村小学、城内小学共8所中小学。观摩的所有学校均呈完全开放状态,与会代表可以随意走进学校的任何班级,了解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情况。大家走进教室,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课堂;认真查看了实验学校的书香校园、理想课堂、儿童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一月一事、农历课程、学生读写绘、指导手册等档案资料,详细听取了学校负责人的专题汇报,浏览了“发展中的绛县教育”、“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向着明亮那方”“做最好的自己”“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习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六块展板;观看了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的师生表演的“毛泽东诗词”和“经典诗歌”诵读节目;参加了城内小学师生演绎的“绛都新教育”诗歌告别仪式。与会代表对绛县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称赞,认为绛县的实验成果丰硕,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28日晚,分两个场地,分别在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许新海和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干国祥的主持下,举行了主题沙龙活动,就如何进行新教育实验区的区域推进和课程项目管理做了深入探讨。
29日,在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