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五个统一。目前,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主要承担着开展求职登记和用工登记,收集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失业人员摸底调查、小额担保贷款资格初审等多项业务工作,同时,还协助区及劳动监察部门,调查了解辖区用工单位贯彻执行劳动保障各项法律法规情况,以及居民医疗保险缴费等工作。
(三)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和开展工作基本情况
随着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各项功能的逐渐完善,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功能日益显现,2007年至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累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近2万条,组织各类大型双选招聘近30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每年实现就业4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今年,打破以往按照学历进行失业登记的模式,将以往有是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负责登记的大专以上失业人员由划归各区进行失业登记和就业推荐,增强了就业服务的针对性,进一步缓解了就业压力,分散就业矛盾。
为落实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精神,加快各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切实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更好地为广大失业人员和企业服务,我市辖区四个区已全部立项筹备建设人力资源市场,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总面积为13700平米。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稳步前进,2009年,我市劳动就业二版信息系统已全面上线运行,累计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轮训6期,各项就业失业相关劳动保障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录入个人就业失业信息58600条,企业信息4477条。同时,有是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组织实施的石油石化人才网站平台日趋完善,实现公务员事业单位及石化企业的网络报名、岗位信息发布等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我市就业形式的严峻,建设适应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就业模式,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的问题。政府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促就业、通过政策促就业、为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提供好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和市场化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目前,构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方面,我是在经历了个油田单位计划分配,劳动就业市局合署办公,市、区、街道、社区体系平台建立的不同历程探索。如何更好的发挥好已建立和形成的体系作用,适应发展的需要,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上任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市场脱离了以往政企共同建设管理模式,逐渐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目前,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场所为80年代建筑,经改造后,使用面积约800平米;各区、乡无专门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各项业务基本依托现有办公场所开展,完全不符合国家、自治区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规范要求,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和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国家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标准:市级1200平方米,区级800平方米,街道(乡)400平方米)。
(二)信息化建设缓慢
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是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市已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在全疆率先实现劳动就业二版的上线,基本实现就业失业、岗位信息发布、劳动用工备案等基本功能,但由于所有数据及各项业务规划一在自治区建设,各地对本地化功能模块难以自主开发,导致部分能在本地区难以建设。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