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大通县基本情况
大通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辖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98万人。大通是全省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35.6万人,占总人口的79.2%,耕地面积69.6万亩。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8.6%。设施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规模达到12990栋,设施蔬菜年产量12万吨。大通是全省的工业县,境内有工业企业19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2户,已形成集冶金、煤炭、电力、建材、化工和铝锭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占省、市的比重分别为12%、21%。大通是全省的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38.1%,水资源总量6.9亿立方米,承担着西宁市70%的城市供水任务,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鹞子沟、老爷山、娘娘山风景区等特色生态景观。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大通是全省的民族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舞蹈纹饰彩陶盆、大通皮影、刺绣、农民画、剪纸、“六月六”花儿会等享誉省内外。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将大通建设成为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做强大通,服务西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成套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质量优、规模大、效益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培育具有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构建“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被定为青海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大通县委、县政府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种养殖业和无公害、绿色农业等方面,在全省区域内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区。为此,我们以设施和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安全畜禽养殖发展为示范区主导产业,以“立足本县,面向西宁,辐射全省,走向全国,与青海省发展目标相一致的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提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并于2010年8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下一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1、立足于大通县农业资源特点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为出发点;
2、突出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及其与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强化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注重示范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科技传播能力建设;
3、突出示范区建设的产业带动能力建设;
4、力求在农业技术、产品生产、运行管理模式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5、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在示范区建设中借鉴工业注重科技创新的理念,加快示范区科技的进步;借鉴工业资本运作的理念,拓宽农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借鉴工业重视组织形式的理念,培育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借鉴工业注重产品营销理念,搞活农产品流通,运用工业中的现代营销策略,多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基本思路
示范区蔬菜产业将定位于充分利用高原纯净环境,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围绕国家有关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和规范,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