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校区教研成果推广情况报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学校在加强教科研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需要引进外面的一些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教科研成果,也需要将本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予以推广应用,来营造学校教科研氛围,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科研兴校”的品位。现将我校教科研成果推广情况介绍如下:

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  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如分文理科组),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  

3.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我校把召开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由教科室直接负责。对于在推广会上交流、推广的课题成果和获奖发表的论文,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筛选。做到先布置,认真准备,印好交流材料,人手一册。同时,学校还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就是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指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成果),一般把上课放在开会之前进行,那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科研成效,又能结合课堂教学得以展示的课题实践课,是教科研成果推广最有效的见证。

4.创办校刊、宣传栏,宣传推广教科研成果。校刊和宣传栏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校正着手创办校刊,内容包括一些固定栏目:

(1)学校教科研活动信息报道;

(2)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论文选登;

(3)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一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选登;

(4)本校师生作品选。

也设一些不固定栏目,

(1)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成果选登;

(2)上级教育政策法规或学校规章制度选登;

(3)教育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全市食品安全整治情况报告
       乡村敬老院改建情况报告
       增加大众收入情况报告
       林业部门扩权强市情况报告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情况报告
       县区经济情况报告
       农村义务教学工作情况报告
       污水处理专项情况报告
       乡镇展开全民创业情况报告
       旅游部门领导履职情况报告
     
    学雷锋活动总结
    国际护士节演讲稿没有翅膀的天使
    招待所上年总结
    机关工委法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党对象培训班会议发言
    保险行业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企业信访座谈会讲话
    国土局分局履职工作报告
    县地税局人事教育要点
    饭店举行婚礼行礼仪式
    教育园区新校区建设开工
    镇教研中心师德教育活动纪实
    区教文体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科技局信息技术教研交流材料
    信息技术教研管理交流材料
    文体局加强社区教育整治方案
    区教育局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研活动经验材料
    校区德育工作经验材料
    校区安全管理经验材料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