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围绕优势农产品,重点建设了河刘杂粮大市场、运漕和铜闸水产品市场、巨兴红瓜子市场、祁门麻油市场等专业市场。同时积极引导大平油脂公司、益和棉业公司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等多种手段,实现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对接,进一步搞活流通。
二是建立全县品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创建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赴江浙开拓市场,主动参加每年在上海举办的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会,加强与苏浙沪等沿海地区联系,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份额逐步扩大。上半年全县4个专业农产品市场年销售额达2.8亿元,现有各类协会37个,已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6个、省级名牌产品1个、市级名牌产品7个,“运漕”牌冻青虾、“大平”牌纯正葵花籽油、“昭关翠须”牌茶叶、“巢红”牌红瓜籽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中,我们坚持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重点,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在具体工作中,紧抓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企业联系制度。由县负责人联系1-2户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与金融部门联系,搞好银企关系,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贷款。县担保公司成立3年来,也为50多家农字号企业累计提供贷款担保1600多万元。
二是运作好项目。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的有利时机,加大跑省跑部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年我们共申报成功农业和产业化经营项目14个,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100万元。
三是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制定并完善了考评细则,每年评比出200名从事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大户,进行表彰奖励。
四是强化协调服务。实施了遍及全县的“一站通”工程,协调县农委、财政等部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政策、营销等方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