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药监局作风建设情况报告

年以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的意见》精神,把行风建设工作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点,深入扎实的开展行风建设工作,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不断推进县局行风建设,切实规范从政行为,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党风廉政和倡导行业新风等方面,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以“加强行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优化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为主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行风建设,树立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新形象。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行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8月30日市局关于加强行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及时召开了由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行风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了市局加强行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我们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学习、座谈,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抓好行风建设、做好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搞好行风建设,是关系到提高监管队伍素质和塑造单位形象问题,关系到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问题,它与我们能否大力开展监管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做好行风建设工作对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行风建设无所谓、评孬评好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认识。在认真总结过去行风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县局行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并认真加以落实。

同时,我们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以权力观教育为重点,认真开展了“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活动,促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筑牢抵制和防范不正之风的思想基础,突出了“五个理念”,即:强化执政为民、服务大局的理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理念;警钟长鸣、源头预防的理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的理念。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

2、突出重点,认真践行向社会作出的“十项承诺”。

根据当前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现状和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药品监管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容易出问题的关键部门、重点岗位,积极响应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面向社会作出的政务公开、优质服务、首问责任、实行ab角制、限时办结、举报受理、执证上岗、规范收费、文明执法、局长热线等十项承诺,在单位门前显要位置设立了意见箱、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自觉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3、强化监督,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行政相对人监督和社会监督员的作用。

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通过自查、互查、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分析、查找工作人员在行风方面的问题和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领导班子成员不定期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明查暗访、重点回访,促进依法行政、廉洁勤政。

充分发挥执法执纪监督员的作用,定期召开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积极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4、健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

我们结合“规范化建设工程”、“制度建设年活动”,针对影响作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公安局三项重点情况报告
       村官年终情况报告
       工业园区开发情况报告
       社区年度党建情况报告
       局党委工作承诺情况报告
       机关纪监情况报告
       市法院队伍发展情况报告
       农资打假情况报告
       小学少先队情况报告
       结核病预防情况报告
     
    人大常委加强人大宣传信息会讲话
    农业税务总结
    税务分局局长竞聘报告
    文化局精神文明总结范文
    电信营业厅开业庆典致辞
    燃起希望七一演讲
    农村服务农民活动动员大会讲话
    声像档案治理制度
    文化局学习科学发展观几点体会
    市地税系统税收管理员实施办法
    药监局一季度工作汇报
    质监局策应扶持工作实施意见
    质监局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实施
    药监局检查医用氧气工作报告
    安监局半年总结
    财政局作风建设交流材料
    食监局发展安全综治交流材料
    纪监局纪检监察交流材料
    安监局安全经营交流材料
    卫生局作风服务交流材料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