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中央企业,研究相关优惠政策,争取一批重点中央企业项目落户。在“两规合一”工作中同步完成全市工业区布局,将全市工业用地严格控制在104个工业区块、790平方公里范围内。推进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管理与开发体制改革,完善产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⑷促进存量结构调整升级,颁布本市技术改造实施意见、支持产业目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装备升级换代、能源综合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等五类12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投入520亿元。综合运用资金补贴、土地、职工安置等政策,提高能耗、环保、安全生产等标准,确保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00项、力争700项。
3、以围绕世博会筹办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⑴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强化进度,着力抓好涉民矛盾化解、资金政策落实等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加快推进世博场馆、京沪高速铁路段、沪宁城际轨道交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和10号线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世博“一轴四馆”、虹桥机场扩建、轨道交通7号线和9号线二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等工程基本建成。聚焦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郊区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前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预备项目。⑵研究出台本市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适当调整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出台政府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应。⑶结合本市“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聚焦城乡均衡发展,抓紧研究统筹城乡的重要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商业设施规划,编制和启动一批相关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确保世博后投资持续平稳增长。
4、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消费和稳定外需政策为重点,有效应对外部冲击。⑴落实好国家促进消费各项政策。加快实施本市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探索建立统一、开放的新旧汽车销售网络平台,适度增加新增机动车额度投放量;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年推广节能灯400万只以上、节能空调30万台。⑵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坚持“商旅文”相结合,加强购物节、旅游节等节庆资源整合,举办好大型会展博览和重大商务活动,吸引国内外人士来消费。深化长三角旅游合作,进一步集聚旅游资源,打造世博之旅等特色旅游。研究促进服务消费的政策,推动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加强大型居住社区商业设施、郊区新城商业体系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折扣店、旗舰店等商业新兴业态发展。⑶着力稳定外需。围绕确保本市国际市场份额,加强本市企业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型连锁企业采购销售合作,鼓励企业加大境外投资带动相关产品出口。积极举办外贸产品内销订货会、在商业企业设立外贸产品专柜,拓宽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推进全市六大出口加工区体制调整,拓展特殊监管区保税物流、研发检测、售后维修等功能。研究形成外高桥、浦东机场、洋山三大保税区体制整合方案,推动三区政策优势叠加、区港协同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土地、规划、环保、外汇等部门协调服务机制,稳定工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5、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⑴继续加快旧区改造,增加中低价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量,有序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今年要确保年底保障性住房大型基地总开工60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6大保障性住房基地拓展规划和落地工作,抓紧落实9个以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规划选址和落地工作。⑵抓紧在闵行、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