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农村党员是党和国家固本宁邦的基本力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始终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区各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很多农村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特别是基层党小组设置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优化配置组织资源、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成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年 月中旬到 月中旬,组织力量采用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就此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区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现状
此次调查的8个村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8个村的党员总数为419人,其中女党员比例不到10%35岁至60岁的党员213人,占50.8%60岁以上党员156人,占37.2%其中近一半是70岁以上的人,有的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35岁以下党员50人,仅占12%文化程度上,小学及小学以下为211人,占50.4%初中153人,占36.5%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55人,仅占13.1%其中高中以上学历寥寥可数。约55%农村党员主要从事种养业,20%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村干部、村医、村小教师约占党员总数的12%还有13%党员已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经济收入上,低收入的大多是老龄党员,最低的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余近半数党员的家庭收入位于中等水平,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家庭年收入略高约2万元左右,家庭年收入最高的10万元以上。整体上看党员的家庭经济收入在农村属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
党小组设置方面,区农村党小组设置基本上是按村民组或自然居住区域划分的党小组对党员的教育往往体现在一般的会议传达和个别的重点培训上,很大程度上依靠党员的行为自觉。从所调查的8个村来看,除去一些不特定的科技培训外,党小组活动较少,一般每年只能进行2至3次。
二、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凸显了两大问题:
一是传统党小组设置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
按地域划分的党小组设置模式在以往农村交通不发达,农民生产内容单一且日劳动量大的情况下,比较合理的有利于党小组活动及其成员的沟通。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农村从业结构的日渐多元化,党小组内的党员情况发生了很多变迁,这种设置方式就难以胜任了
1活动难以组织。区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党员有1861人,平均每个村有5个以上党员在外务工,由于其中分布并不均衡,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较多,个别党小组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甚至超过了50%,这些党员的活动时间无法求得一致,加上一些党员因年老病弱也无法参加组织活动,导致有的党小组活动找不到人,或者活动也是流于形式。
2任务难以完成。由于大多数中青年党员外出务工或经商,党小组长往往由年龄较大的家党员担任,且一旦担任长期不改选,而这些党员一般来说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导致党小组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不能及时落实支部下达的任务。如本次调查的向阳镇漕塘村,该村党小组长平均年龄为62岁;调查还发现少数党小组组长年龄甚至在70岁以上,体力和精力都已难以胜任,无法组织党员进行组织生活。
3作用难以发挥。受党小组成员之间行业特点的不同以及年龄差距的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