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的方式需要创新。全县农村党组织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较多,党员文化水平低、居住分散,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正值秋收秋种时节,集中组织活动难度较大。
建议:探索适应农村实际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在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上一定要贴近农村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让党员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学有所用;要把理论学习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强化学习的生动性,扩大党员的参与面,激发党员的积极性。要运用灵活多样、
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组织农村老党员、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等,寓教于乐;可把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少而精的方式编印成小册子发放给农村党员;注重发挥身边正反典型的作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影响党员;以方便党员学习为前提,可通过开设“流动课堂”、“农家课堂”,应用远教网络、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同时,可采取在职党员“领学”、老弱病残党员“送学”、流动党员“寄学”、文化程度低的党员“帮学”等方式,扩大参学覆盖面。
(二)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缺乏经验和经费保障。大多数村(居)委会面临的矛盾多、任务重、人员杂、经费少,所以,要把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实效会有心无力,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加上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文化程度不高、政策规定不熟、创新能力不强、组织经验不足,一般更擅长落实具体任务,而不善于借助理论体系统领改进工作。
建议:对村级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帮助指导。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对困难和问题较多的村,确定县级领导联系,牵头解决面临的发展难题。机关单位结对指导,结合开展“百千万”活动,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县直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帮扶指导,并把第二批的“回头看”工作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乡镇领导蹲点联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择一个村进行蹲点,直接指导。同时还要发挥好挂职扶贫干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各级要对村级补助一定的活动经费,保障活动开展。
(三)非公企业开展活动缺乏领导、经费和时间保障。一些非公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左右,总认为企业还是应把经济效益作为终极追求,对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模糊,学习活动会很被动,有的对活动会存在着表面赞同暗里抵触、口头支持心里反感的倾向,一些企业在经费上、时间上得不到保障。
建议:对非公企业,在学习形式上可搞“特殊”,放宽放活学习形式,不统一固定场所、锁定内容、设定主题、限定时间。变督导为辅导,送政策上门。由指导组和上级党组织收集整理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相关规定和省、市、县出台的扶持政策,做好解释规定、解读政策工作,让企业能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借助政策平台迅速走出困境。变督导为引导,送经验上门。宣传部门应注重归纳总结外地和本地企业运用科学发展观理念化“危”为“机”的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突出成效,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实现从单纯的被动的应对活动到积极的深入的开展活动转变。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容应针对职工需要增强思想教育说服力,使学习实践活动具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更加贴近企业职工思想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
(四)针对第三批参学单位多、参学对象层次差别大、点多面广的特点,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践。一要搭建好活动载体,使各种载体体现不同特色,既深化认识,又推进科学发展。重点从推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经济上找载体;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找载体;从突出民生工程,积极为民谋利上找载体;从科技兴农,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上找载体;从突出党的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找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