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发改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总结

展的机制、转变推进科学发展的方式、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难题、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边学习边调研,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落实,目的在成效”原则的贯彻落实。

(四)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建议。我们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建议表、设立意见箱的方式,广泛地征求了对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相关意见建议。截止当前,征求意见建议4条。

(五)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利用县电视台将我局开展活动的新亮点、新情况以动态的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编印了4期《发展与改革》,专题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宣传。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

第一阶段,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顺利,开局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得益于:一是各方面高度重视,从县活动领导小组到活动小组办公室,各级领导对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指导开展工作。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建立了一把手亲自负责的专门工作班子。同时认真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对各环节工作做了周密安排。三是领导带头。局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发挥表率作用,主动学习、带头学习、带头转变观念、带头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要求和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还有差距,个别同志认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事情,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对自身的要求不严,理论学习不能结合实际;二是缺乏钻研精神。个别同志坐不下来,静不下心来,不能真正下功夫去真学、去思考和实践。五、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一)认真筹备转段动员大会的召开。根据县学习活动办的安排,结合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局已经按照本局活动的《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月初我局将召开学习实践活动转段动员大会,对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总结,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各项活动。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梳理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局领导班子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班子成员要联系本单位实际和分管工作,着重从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思路举措、制度机制等方面,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报告。根据前期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领导干部集中一段时间,认真梳理查找影响制约加快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本文由: www.gwku.net 免费提供 ,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及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和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领导班子要重点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查。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征求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意见。

(四)开展群众评议。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领导班子的分析报告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修改完善分析报告,修改完善后的分析报告要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向群众通报。开展群众评议要坚持正确方向,讲究科学方法,注意调动和保护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本文由: www.gwku.net 免费提供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电信公司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
       市供销社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
       区委党校科学发展观总结
       史志办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学习调…
       社会事业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
       农业经济科学发展观体会总结
       环卫局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学…
       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
       纪委监察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
       农机化技术推广年终总结科学发展…
     
    市场业主协会文明诚信市场建设经…
    环保局规范化发展计划
    观唐山大地震的感悟
    食品药品监管治理商业贿赂动态要…
    世界环境日英语演讲
    大学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体…
    社区和谐建设发展意见
    综合服务区开发建设动员会讲话
    至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总结
    国旗下讲话稿——党生日
    发改局履职工作汇报
    工商局科学服务交流材料
    工商局科学发展观检查交流材
    发改委和谐机关建设交流材料
    民政局科学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局科学规划交流材料
    统计局科学管理实施方案
    文化局科学管理整改方案
    发改委科学调试整治方案
    发改委加强理论教育整改方案
    科学发展观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