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政府办公室科学发展观总结报告

思想,创新服务理念。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要圆满实现政府工作各项目标,作为政府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政府办领导班子必须把创新发展作为主导战略来实施,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创新实践,以创新推进新发展,以创新实现新跨越。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在开展参政设谋、服务大局的中心工作同时,不仅要处处规范办事程序,更要有所创新,要"出新点子、上新台阶、谋大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一是继续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制度。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严格学习时限,增加学习书目。党组及各班子成员都要按照学习计划,确定好学习内容。继续坚持党组中心组定期学习制度,紧密结合形势和工作实际,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二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和督查督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对安排部署工作的督办落实力度,对重大决策采取分解立项、专项督查、定期督办的形式进行,并制定措施,到部门督办、下基层督查。紧紧围绕影响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制约"三新"进程推进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全面多角度地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当好参谋。组织各科室结合本职工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每年写出1-2份有见解的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提升指导效能。针对基层单位反映的市政府办服务和指导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领导班子下定决心抓整改,号召全办干部职工加大重心下移力度,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1、继续提高服务时效性。要严格执行《某某市行政机关限时办结暂行办法》,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办公室工作效能。对各地各部门的请示和报告,务必按照《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收文处理流程图》的要求,及时受理,严格审核,分类处置,按程序送领导审签。

2、继续创优服务质量。对基层和部门来办事的同志,要热情相待,尽力提供方便,能办的要马上办,不能办的耐心解释。要坚持按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办事,尊重基层和部门意见。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和建议,涉及相关部门的,应充分协商;涉及地方的,应事先征求意见。对基层和部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听取,如实报告。

3、继续加大对基层指导力度。我们将深入一线,详细了解基层部门的需求以及存在的不足,一方面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整体提升全市办公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另一方面采取以岗代训的办法,轮流从基层各单位各部门办公室系统抽调人员到市政府办公室帮助工作,边干边学,为其培训骨干力量。

(四)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团队。坚持不懈地推进市政府办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为政清廉、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致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机关。

1、加大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是第一政务,落实是第一事务"的观念,自觉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鼓励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展在职学习和培训,倡导干部职工利用年休假的机会,多走走、多看看,增长见识。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工作需要,分批次组织干部职工到外地参观学习、到院校短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信息产业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
   有色公司科学发展观第三阶段整改…
   畜牧局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学习调…
   银行系统农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民宗局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分析检…
   农牧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总…
   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
   县委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总结
   政协机关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
   政协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总结
 
颂祖国建小康歌咏比赛开幕词
矿产资源开发规范计划
快递员服务水平公司管理制度
市青年创业之星颁奖典礼暨事迹报…
女儿当自强下岗女工再创业演讲
机关效能建设演讲推行行政效能管…
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总结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
市创建信用社区办法
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心得
办公室优化环境工作方案
办公厅整顿交通秩序工作方案
度重点工程建设办公会会议纪
市农机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纪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现实表现情
印发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爱护办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
把依法行政观念贯穿于整个政
政协办公室服务发展交流
市委办公室宣传教育方案
科学发展观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