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省“两个率先”中的作用。为此,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管理和健全完善全省文物事业
本文由: www.gwku.net 免费提供 基础性工作。二是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文物保护新体制。
三是坚持以科学带动文物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科学考古与配合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相结合。
四是坚持精品化原则,加强博物馆、纪念馆设施建设,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五是坚持文物维修保护工作中的“不改变原状”与“可识别性”原则,优先做好对一些重要文物古迹的抢救维修保护。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文物事业。
推进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文物保护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在发展中做好文物工作
坚持国家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当地文物保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物保护的新思路、新模式。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机遇,锐意创新,积极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将文物保护工作列入政府日常工作重点,制定相关的考评制度,使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二)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文物保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尽量多争取政府在文物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级文保专项经费要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加强经费管理和使用指导,加强对区县级文保经费的监管力度。结合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在经费上保障基层文博单位正常运转。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文物科研工作
根据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需求编配岗位,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具备多学科成分的专业队伍,加强文物保护后备人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加专业技能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培训内容方面增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使之更符合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文物保护科研工作,注重学术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四)加强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各类保护规划的制定,对已有的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利用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处理好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通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加强保护。要加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和专项规划,制订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认定办法,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
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对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文物点要提早规划、尽早保护。拓展文物保护工作视野,加强大遗址保护、20世纪遗产保护、工业遗产保护、乡土建筑保护、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等新领域的研究探索。扩大专职、兼职文保人员队伍,协助做好农村文保事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