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旅游产业中就业,受益,致富。
(四)加大文艺表演支持力度。
1、对县秦剧团、县民间小剧团以演出补贴的形式,即每年义务为农村群众演出,平均每村演出2—5场,让农民每年人均能看2—5场戏。
2、县城文艺表演每年演出70场,每月6场左右,让县城群众每年人均能看6—10场文艺演出,演出内容为秦腔、小品、歌舞、独唱、歌咏比赛、歌手大赛,表现##发展变化的小品、小戏曲等。
3、发挥文化大蓬车的作用,在城乡每年演出100场。一是组建“父老乡亲”艺术团,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大蓬车,艺术团每次参加10多人,以演出最新创作的##发展变化为题材的小品、小戏曲为主,兼歌舞、独唱、器乐合奏等。二是挖掘##民歌、小曲、酒歌等,推陈出新,在大蓬车和城乡文艺舞台上推出。
(五)加大电视、电影“数字文化”的扶持、管理力度。
1、在回中广场设大屏幕电视,滚动播出新闻、文艺节目、##新闻、##文化遗产、广告,为市民文化生活创设新的窗口、平台。
2、加快电视村村通、全县电视全覆盖工程。加大电视信号服务升级提质支持力度,让全体老百姓享受优质电视资源。
3、加大网站、博客、网吧、短信等规范、管理力度,让##优秀图文在网上传播,以此丰富精神生活,培养训练文艺人才。编撰全县、行业、乡镇、产业、品牌、名片、特产为内容的短信、彩信、彩铃,有序在手机短信台推出,让推介##的手机短信资源占领80%的手机。
4、加大电影放映补贴力度。
加大电影放映补贴力度,让城乡群众每年能看3—5场电影。
(六)加大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全县有各类文艺特长的人才约2000人,他们都是业余参与文艺活动,是全县文化艺术的中坚力量。以培训班、各类大奖赛、各类展览、文联等各协会活动、文化系统各种活动等形式,采取奖金、出书补贴、课题补贴等形式,使真正有作为、有成果的人劳有所得,成本有所补贴。培养2000人业余文艺人才队伍是人才建设的主体工作,经过努力,培养千人队伍,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七)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文化旅游产业。
把##文化资源变成旅游产品、文化产业,是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最高目标。文化生活,说到底是文化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已是我国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根本性变化,使文化积淀变成了有价值、可进入市场的文化资源,文艺人才将成为进入市场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活的主流作品将成为文化产品,群众文化生活空间即是广阔的文化市场。从这个理念出发,让##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旅游产品,形成较大的文化产业,让数万人在文化产业中就业,受益,致富,发财,是必由之路。关于这个全新的事业和话题,将要做出科学、实际又超前的规划,以政策、机制、行政推动实现这个目标,这才是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最高境界,最高目标。
本文由: 免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