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全县农民工近年主要流向本省及新疆、宁夏、内蒙、陕西等欠发达地区,并且通过长期合作,劳资双方已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用工关系,到东南沿海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地区就业者较少。从农民工技术特点看,大多数主要在建筑、餐饮、运输、矿产资源开发等行业从事体力劳动,在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领域从业者较少。
三是劳务经济发展基础为输转工作创造了较好条件。近年来,我县劳务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3年累计培训劳动力7.5万人(次),农民工素质有所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发展劳务基地210个,“果都泾川人”劳务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劳务市场和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不断加快劳务输转基层基础建设,劳务输转机构的工作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劳动力打工致富的愿望迫切,全县发展劳务经济的共识已经形成,这些都为新时期发展劳务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农村劳务输转工作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一是金融危机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的质量。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产品积压、生产萎缩、效益下滑、人员下岗的局面,必然会对我县输往东南沿海的农民工造成影响;另外,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因素,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就业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我县将有7000人不能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国内劳务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城镇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新增劳动力和农民工等待就业群体相互叠加,恶性竞争,处在劣势地位的农民工工作机会减少,工资水平、生活待遇等普遍下降。
二是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我县人均耕地较少,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低,容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够强,必然导致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是,劳动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劳动技能不熟练,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力资源的附加值低,没有将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另外,占农民工总数近三分之一的“两后”青年既缺少劳务技能,又缺乏吃苦精神,常年奔波在外,仅能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劳务收入效益不高。
三是全县劳务输转基础工作还不够完善。大部分农民工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农村劳务输转工作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化运作不力;劳动保障、农业、共青团、妇联、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配合不力,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和资源共享程度低,难以形成多方互动、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技术含量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不够大;劳务输转网络不够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中最关键的乡村两级工作运转不力,经常出现上级部门有用工信息、农民群众有外出务工愿望,却难以实现二者及时有效对接的“肠梗阻”现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组织输转为方向,以提升农民素质为重点,以就地转移为补充,以维权服务为保障,着力破除当前农民工就业中的障碍和制约因素,推动全县劳务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一要义,狠抓基地建设,在提高组织化输转程度上取得新突破。把发展第一要义贯穿于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始终,深刻认识到在农村特色产业效益还不够明显阶段发展劳务经济的重
本文由: 免费提供 要性和必要性,牢牢扭住组织输转这一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方式,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实施“围棋战略”,积极创建劳务基地,拓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