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规模,注重研究生整体质量的提高。其次,结合区域实际,调整学科结构,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门类,以特色求发展。再次,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扶持。最后,建立研究生教育合作机制,汲取先进管理方法和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整体质量。
(三)推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引进高水平的导师,促进导师队伍多元化。其次,严格遴选导师,使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不断补充到导师队伍中。最后,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力度,促进其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将终身教育体系引入导师队伍的建设之中。
2.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机制。首先,要明确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位,要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创新型、专业型人才,博士研究生则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研究人才。其次,实行本学科专业或相关专业或交叉学科专业导师组合的导师组集体培养研究生模式,通过不同导师的知识结构和多种思维的有机组合,有利于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开拓研究生的思维,为研究生的学术探索营造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促进研究生产生新的观点[3]。最后,明确研究生处(院)与二级学院的工作职责,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学位获取与发表论文挂钩制度,强化教学管理,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必要时采取末位淘汰制度。
3.加强研究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逐步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包括图书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科研基地、实验室等,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各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的课题合作,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育经费,研究生本人也应承担相应培养成本,形成多渠道投资办学体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4.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趋势。首先,加大中外合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去学习前沿的学术理论和先进的实验技术。同时,我国需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国留学生,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其次,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先进经验。最后,通过政府间签订相互承认的学位协议,积极推进研究生学位的国际认可。https://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赋予研究生教育全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刚,司乃潮,赵玉涛.试论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35-38.
[2]邢晓辉,凌朝辉,常军武.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4-25.
[3]范柏乃,姜展鹏,江蕾.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软科学,2007,(5):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