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处于劣势。普通院校学科特色不突出,社会知名度低,竞争力不强,从而制约其学科的科学发展。
2.区域之间发展存在差距。我国研究生教育分析表明,我国区域之间研究生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多数考生愿意报考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院校,区域间办学实力差距在不断拉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迫切需要而言,这种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
(四)研究生教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整体而言,我国研究生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图书文献资料缺乏。由于各大高校专业设置课程不同,缺乏统一的教材参考标准,部分院校专业课教材缺乏,学生上课基本参照老师课件,停留在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的局面。部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实用性不强,许多图书成为摆设,缺乏较权威的原著、外文参考文献等,更新较慢,严重制约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2.实验室资源有限。由于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依赖于大量的实验,实验室则成为其科学实践的基地。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造成实验室资源短缺,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相对较慢,实验设施、器材陈旧,更新较慢,不利于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科研经费不足。近年来,我国逐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比重,但与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相比,我国教育投入经费不足,差距较大。高校缺乏支持研究生从事科研实践的经费,即使有科研经费但数量也有限,覆盖面狭窄。
(五)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普遍低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和潮流。在我国,人才培养相对封闭,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中外合资办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导致我国大量优秀本科生人才外流,为促使优质人才为我国所用,应尽快加快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二、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应该采取人本主义管理模式,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符合客观实际,尊重研究生个体差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其次,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制订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积极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最后,通过多种渠道促进企业与高校完美融合,全力打造研究生培养与就业双赢局面,积极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增强服务意识。
(二)推进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
1.招生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首先,建立合理有效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体系,在目前研究生初试方案的前提下,丰富研究生复试方案,增加其灵活性、创造性,注重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确保研究生入学质量。其次,加强在读研究生的培养,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最后,研究生招生规模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普通高校学科建设应该借鉴名牌院校的先进经验,增强师资力量,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学位点自身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门类。同时,名牌院校学科建设需要优化学科结构,加强重点学科投入,借鉴国外名牌院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紧追学术最前沿。
3.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首先,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