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正文
物流仓储项目可行性报告

形成以马芜铜宜为中心的多层次的综合物流网。

通过对芜湖及对周边市场仓储市场的调查,目前仓储市场是以300米%26amp;sup2;三个月为基准起步,单价为15元/月*米%26amp;sup2;,仓储市场的需要量也在呈逐渐上升态势,每月有约500-1000米%26amp;sup2;的需求量。芜湖东大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芜湖和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芜湖锐可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产品80%以上都远销到东南亚、欧美、非洲及中东等地区。芜湖和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一体的中港合资企业,主要为国内外著名家电企业配套生产微电脑控制产品,年生产能力200万台套。

五、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建设条件:

1、建立一个占地在30亩以上的货物仓库,依托安徽省重点开发区——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和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农产品集散地以及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重点打造第三方物流品牌企业,既可充分填补芜湖机械工业开发区和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对外贸易运输的需求空白,更可以满足芜湖及周边企业对物流仓储日益重视和迫切的需求。

2、依托芜湖港新建集装箱堆场,以适应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发展的需要。根据芜湖市集装箱堆场市场的调查,我市集装箱堆场企业和设施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地表现在平均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发展水平低等方面。就集装箱堆场面积而言,远远不能够满足我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的要求。堆场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也很明显。因此,可计划在芜湖县或市区之间择址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集装箱配送中心,以同时解决总量上的不足和空间布局上的需要。

厂址选择:

在芜雁高速(芜湖――高淳)的出口处,投资建设一座占地30亩的物流配套中心。芜雁高速与109省道(芜屯快速通道)相连,东边靠工业园是宣芜高速,地理位置十分顺畅便捷。

六、项目实施及投资估算

征地30亩大约需330万人民币,首先建立一座1000平方米的仓储,和一块仓储办公用地,仓储投资约需55万元人民币,办公用地100平方米(砖混结构)每平方米造价550元/平方米,合计5.5万元,前期投资大约需400万人民币。后期可建项目集装箱堆场和停车场地,可视经营发展和市场需求建设。

七、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报告,物流仓储、包装等一站式物流服务的项目实施应该尽早开始进行,重点搞好物流仓储工程、形成以仓储资源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现代物流主体,完善物流网络,此项目将会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市场需求前景看好,成长性较好;投资总额不大,可以控制一个区域的市场,投资回报很高,资金风险可以控制。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

附:部分进出口报关企业的业务动态

1芜湖锐可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欧美、非洲及中东等地区。

2芜湖成聚工贸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3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欧美、非洲及中东等地区

4芜湖东大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欧美、非洲及中东等地区

5芜湖和晶科技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欧美、香港等地区

6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欧美、非洲及中东等地区

7芜星蓄电池有限公司 出口方向: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绿色食品5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
       省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项目可行…
       年产25万吨无缝钢管项目可行性报…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格式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贸工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学习讲话体…
    安全生产事故问责制度试行
    党风廉政建设总结汇报
    河西畈大桥开工奠基仪式上致辞
    民政局整改思想教育报告
    增强执行力上有新提高讨论发言材…
    社会保险扩面会议讲话
    江苏吴江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半…
    春季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2
    邮政局物流服务交流材料
    赴武汉等地商贸物流经济学习
    图书仓储业绩和技术业务总结
    图书仓储业绩和技术业务个人
    图书馆仓储管理总结
    图书仓储总结
    国家粮食储备库仓储总结
    最新佳宇物流中秋晚会活动策
    现代物流调研方案
    公司物流治理制度
    可行性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