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损失尤为严重。去年以花叶病为主的病害重度发生后,在无特效农药的束缚下,采取病株深埋措施,导致有效株数大幅度减少,严重地块降至500株/亩以下。泉溪镇坝溪河村在阴雨、暴雨、冰雹和病害的严重影响下,烤烟生产效益直线下滑。2004年全村85亩烤烟平均亩产259斤,均价3.9元/斤,亩平现金收入1012元;第二年310亩烤烟平均亩产虽然上升到273斤,但冰雹造成叶片眼多、质差,平均单价降至3.4元/斤,亩平收入随之降到929元;到年443亩烤烟平均单产下降到225斤,均价剧降至2.51元/斤,亩平收入仅564.7元。年全县气象和病虫成灾面积3939亩,占总面积的33.7%,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万元,亩平减收341.9元。
(二)交通运输条件差,单位规模难扩大
一方面烟区地、户分散,交通建设又相对滞后,有效覆盖面小,另一方面烤烟生产运输量大,烟区又大多分布在交通运输相对落后的高山、二高山,100斤肥料需要花费10元以上的驮运费,劳动强度大,浪费劳力多,生产成本高。
现阶段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体制也给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一些矛盾。一是土地不足的矛盾,很多积累了经验,尝到了甜头的烟农想扩大烤烟面积,却苦于无地可扩;二是地炉匹配的矛盾,一般烘烤炉与烟地面积较为合理的配比是1:17,而桃源、向坝、丰溪三大烟区户平旱地面积仅5.4——6.1亩,绝大多数户难以达到烟、炉相配的种植规模,烟炉“吃不饱”的问题较为普遍。
(三)服务机制和扶、保政策的落实方法还不够完善
服务机制上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一是计划滞后、多变、差距大。烤烟生产既是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经济”,又是“隔年”性的生产项目,种植计划应在头年秋播前预留地块,而近几年正式计划一般到元月份才正式下达到乡镇;年下达给桃源乡的收购计划为8700担,而实际收购11900担,计、实差距高达36.8%;年烟草部门下达给该乡收购计划1万担,政府部门签订的责任书又为1.25万担,不仅造成收购困难,还人为的加大了工作难度。二是专用农资到位不及时。年桃源乡所需2500吨专用肥,120吨磷肥,直到3月下旬才开始调运,既错过了冬闲备肥的最佳时机,又造成了育苗无肥下地。三是部门服务不协调。烟区政府普遍反映,由于烤烟生产行政机构与生产服务收购机构在落实计划、扶保政策、工作措施上的不协调、不一致,导致基层工作无所适从,左右为难。
在落实扶、保政策的方法上群众意见较多的亦有三点:一是农资价格不明白,赊供时不亮价,农民心中无数,结算时“一口清”,稀泥又糊涂。级价不一,计量不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二是烤房补助办法容易造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行每建一个烤房政府补助600元,归建者所有,一旦烤房户不种烟后,要么出卖给新烟户,要么空闲不用,而购买老烤房的新烟户却又享受不到政府的建炉补贴。三是灾害补偿在有些环节、有些地方欠透明、欠公平。
四、对策与建议
(一)因势利导,努力壮大烤烟产业
我县具有发展烤烟产业良好的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不仅能够获得高产,而且烟叶质量较高,被专家鉴定为“吸味干净、刺激性小、劲头适中、燃烧性好、具有巴西烟风味”,是较为理想的烤烟种植区。从壮大产业基础和潜力上讲,不仅已具“五大有利条件”,而且 “五大比较优势”也十分明显,尤其是这些有利条件和优势已被广大基层干部和生产者所认同,扩展壮大之势已成。同时,泉溪、丰溪、向坝、桃源、天宝五个乡镇现有旱地8万多亩,农户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