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切实完成好试点工作任务,该县坚持方案先行,做到紧中有序,忙而不乱.在实施方案中,细化工作日程,严格责任分工,扎实分段推进,做到宣传动员,组织实施,验收考核有条不紊,环环紧扣.经过反复研究,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关于成立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关于确定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管理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以适应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需要.为规范查询点管理,对全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查询点进行了统一规定,在每个查询点均悬挂"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查询点"匾牌,室内张贴《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查询告知》,《京山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查询点分布图》和《政务公开查询点服务规范》,指导和方便群众查询.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规范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保证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
(三)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严把数据审核关,是做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关键.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同纪委,编办,人事,组织,监察等部门密切相联,离不开部门的帮助,支持,把关和配合,为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财政局,县编办,人事局,监察局建立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进一步密切了部门间的合作关系,整合部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在责任分工上,做到责任明确,分兵把守.各项财政信息,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果的公开,由县财政局负责.编制信息公开,由县编办负责,其他各部门配合.财政专项资金享受对象,项目立项与验收情况的公示与公开工作,由县相关职能主管部门负责.上报的数据和资料严格实行填报人,分管领导,单位负责人,政务公开办公室,县领导五级审核签字把关,对于人员编制,干部职级身份,工资标准等数据,县组织,编制,人事,财政部门协调配合,按照省统一口径,摸清各单位情况,核实全部财政供养人员,做到了数据准确统一.对于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数据资料,财政与各相关职能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清查,核对,做到了全面准确.
(四)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是做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设立监督电话和反馈意见箱.向全社会公布相关单位的投诉和咨询电话,并在各查询点设立反馈意见箱,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上网的群众也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投诉或提出建议.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巩固和完善现有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持机构不变,人员不撤,经费不减.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促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三是加强督办检查.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组建了督查专班,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做到纪律到人,督办到人.加大对各乡镇,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督办,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了确保工作到位,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工作的责任和纪律,并分片派出工作专班进行督办检查,督促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落实到位.
四,学习借鉴京山县经验,加快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成立"大冶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意见(鄂办发[2005]33号),市委主要负责人为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任领导小组组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常务副县(市,区)长或组织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纪委,组织,财政,编制,人事,监察等部门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