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则强调让教师在工作中反思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使校园里充满着学习和研究的气息.其具体做法是:
1,设立学术节,促使教研一体化.该校每年举办一届学术节,主题来自于教学实际和需求,如"案例与反思","教师如何做课题"等.学术节的活动形式有专家讲座,参与式培训,对话式研讨会,教师辩论会,外出听课学习,课堂评优,课堂教学展示,论文评比等.学术节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艺术节上"露一手".
2,建立各种形式的研究组织,如课题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实行滚动管理,三年一评估,优奖劣汰,"名师工作室"的任务:承担一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带好一名徒弟,3年内培养出学科优秀新人,影响一批教师,一学期作一项专题学术报告(或上一次教学观摩课).
3,围绕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校本教研.他们认为,教育研究始于课堂,又必须解决于课堂.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对一个个课例的研究,在实践中注意处理好问题,主题,专题与课题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研究解决,需要合作研究的作为教研组的教研主题,学校则根据这些问题确定几个专题进行探索,需要长期研究的就作为课题进行长效管理.这样从问题到专题到课题,然后又把课题分解成若干问题和专题,通过日常的课例进行具体研究.
4,校本教研的模式各种各样.如滚动焊接式:从发现问题入手,发现问题后"行为跟进",整个教研路线是开放的,连贯的,递进的:a1(尝试课)→b,c(会诊课)→赏析课a2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时段.再如"魔鬼训练"式:凡是研讨,尽量丢弃那些客套话,大家见仁见智,畅所欲言,没有权威,没有话语霸权;执教老师必须"厚着脸皮","面不改色"地接受大家的"狂轰滥炸";研讨会后,必须再学习,再改进,再实践.再如名师引导式,互帮互学式等等.
三,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察中,蒲鞋市小学的学生评价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转变观念入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他们的评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内容多元化.
他们认识到,原有的三好学生评价机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雏鹰争章"评价虽然比较系统,即时,但操作又过于繁杂,因此他们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推出了"亮丽十星"多元评价机制.所谓"十星"即校园小明星,道德标兵星,环境卫士星,互助少年星,语文博士星,数学博士星,英语博士星,科技院士星,文体艺术星,工作劳模星.评比分为班级和校级两个层次,以学生不同方面的优异表现作为一个典范,为其颁发"亮丽之星".这样学生感到"十星"离他们很近,不只是优等生的专利,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评价过程动态化.
即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该校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学期一袋,袋子由学校统一设计制作.成长记录袋中除了放学生学科的评价内容外,还存放了自己认为能反映自己个性特长的东西.如自己最满意的考卷,自己认为考得最不满意的试卷,期末五项考核成绩,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各类比赛的作业,手抄报,读书笔记,自画像,体检表,入队照片,入队申请书,第一次写的日记,获奖证书,自己发表的文章,一学年获得的星星等等.平时教师注重学生点滴成绩的记录,经常提醒他们及时保存有关资料,每半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整理,每个月举行一次交流.
3,评价主体互动化.
该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了"四心相连"评语卡,将学生的评语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评语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