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世界各国为之震动,损失巨大;近几年人禽流感流行对全人类的威胁也逐步凸现,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在全球传播流行的速度惊人,一些艾滋病高流行的非洲国家平均期望寿命20多年来每年下降一岁,国家经济濒临崩溃,民不聊生等等。诸如此类的历史和严峻形势,让人们认识到重大疾病防控的成败是维护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民生持续稳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履行职能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任何漠视重大疾病防控,漠视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短视行为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为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历史的命题,这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英明之举和执政典范,要求我国各级政府全力贯彻实践。
我国自2003年非典疫情后,国家特别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建设,通过三年的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与美国、加拿大长期高投入相比,我国投入的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很低,总量还较少,尤其存在农业区(我省15个)投入盲点、人力资源建设不够,管理不到位,工作经费短缺和运行机制有待改善等十分突出的问题。从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建设实践经验来看,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能力,需要政府长期的高投入,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卫生事业,它既是社会事业,同时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控疾病维持国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也是发达和非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
(二)、关于加强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思考与建议
1、推行快速检测、筛查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环节。这样可以更有效发现感染者,减少传播。这对我国建立完善艾滋病检测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在检测对象上要把重点放在性服务者及性病患者、吸毒人群、男男同性恋等高危人群;特别是要将性病门诊与vct紧密结合,主动发现病人,提高感染者发现率,不能仅停留在采供血等人群的防治上。二是在检测技术上,要尽快推广使用优质高效的快速检测试剂,以便更快知道结果和掌握感染者,减少失访率。
2、消除社会歧视、落实高危干预工作。在美国,艾滋病感染者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同性恋途径感染的,目前同性恋已经走向一定程度的公开,并受到多数民众的认同;在美国医院里,艾滋病人和其他病人一样住院,同等对待,这相当不容易。一是说明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有了正确认识。二是说明医院在院内感染等方面的管理比较严谨规范。这一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目前,我国不仅在社会上,恐怕医疗卫生机构在消除歧视与管理上尚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得到保密和保护。
防治艾滋病的行为干预,具体是通过推广使用安全套,为吸毒人群提供清洁针具及美沙酮药物替代疗法等,帮助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改变行为。但由于有同性恋、吸毒、卖淫等行为的高危人群,受到社会各种压力和歧视,其不良行为均十分隐蔽,干预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必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相关规定,转变观念,由政府牵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办法,积极推进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的实施。同时改变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及高危人群的歧视观念,尊重他们的各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