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偏低,有些讲解牵强附会,内容雷同。
(五)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与国际接轨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旅游产业要素管理分散等现象仍较突出。云南省丽江地区反映,旅游法规、政策跟不上,一些旅行社的三角债问题,只能靠工商行政部门出面解决。广西东兴市的边境旅游由防城港市国际旅行社进行管理和经营,旅游市场管理存在许多扯皮问题。
航空管理方面的问题,一直成为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某些航空公司实行独家经营,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造成票价过高,在销售省区航线热线机票时,过度保护自身利益,地方支线机场得不到充分利用。
云南、广西与越南、缅甸等国接壤。目前,这些周边国家都对发展旅游持积极态度,允许我国公民持证以组团方式到其内地旅游,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开放程度都比我们大,到那里做边贸生意、旅游消费者大多数是中国人。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过境的第三国旅游者日益增多,但由于落地签证问题,组团出境游往往不能对等,光出不进,制约了当地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如西双版纳景洪机场已被国家批准为国际口岸机场,但在机场尚未设立口岸签证机关。昆明机场是全国五大机场之一,开通11条国际航线,但口岸签证不适合到东南亚的第三国旅游者。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民族地区旅游业具有投资小、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我们建议: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党和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已经出台了发展旅游业的优惠政策。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应按照中央的要求,统一思想,坚持"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quot;的原则,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准确选择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发展规律,防止盲目发展。
(二)切实重视和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当前,面向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建设的国债专项资金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旅游业利用国债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建设项目的审核,扩大对这些项目的基础性投入和导向性投入。同时,国家也应出台更为有利于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的鼓励政策。
(三)旅游业发展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21世纪的旅游者对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民族地区对各种旅游资源务必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更加强调保护与管理,反对任何以资源牺牲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旅游业必须与其他产业保持协调发展,和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相结合,尤其重视解决"三废"对旅游环境污染。
(四)旅游开发需要全面规划,重点建设。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已开发利用的不到1/10,目前绝大多数风景区,没有全面的、深入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因此乱建和破坏现象十分突出。发展并不意味着是单纯的增长,景区的游人容量应严格限制,不能盲目把增加游人当作摇钱树。建议今后开发要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之中,防止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有关省市区以风景园林管理部门为主体,在国家主管部门指导帮助下,争取一、二年内拿出包括建设规划、保护规划、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
(五)进一步强化旅游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