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万元、项目经费150万元以及常年工作经费45万元,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组织网络,增强阵地保障。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建立健全了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机构,形成中心—分中心—站—点四级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并立足家
长学校、社区母亲课堂等主阵地,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3、整合各方力量,增强队伍保障。广泛发掘、优选、吸纳多领域的资深专家,组建了百名家庭教育专家库;招募离退休干部和教师、优秀家长、大学生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组成家庭教育志愿者队
伍;配齐、配强了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同时,对三支队伍实施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培训,促进全市家庭教育服务水平的提升。
4、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管理保障。把家庭教育工作与每年市、区(市)县妇联的奖惩评定挂钩,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建立并落实检查评估工作制度,确保目标明确、管理有序、责任到人、工
作到位。
(二)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优化家庭教育工作品质
1、开发活动项目,推进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化。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教子需求,成都市启动并实施了“两个100”、“6个100”、“6个1”等项目(注:项目说明附后)。通过把家庭教育细化成一个
个具体项目,使抽象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工作,使软性的任务化为硬性的指标,有力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
2、依托专家队伍,推进家庭教育服务专业化。充分利用专家的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等优势,成立了家庭教育宣讲团,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举办了家庭教育论坛,组织了专家年会,开办了家长沙龙
……通过专家的积极参与,以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推动实践,帮助家长科学教子。
3、强化活动引导,推进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化。通过开展“双合格”宣传实践月、“百万家长育英才”、“母亲素质工程”、“感恩母爱•报效祖国”、“跨越代沟的拥抱系列亲子活动”、“1+1牵
手新市民”、“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使“父母大课堂”、家庭教育有“110”等品牌深入人心,并对“父母大课堂”品牌进行了商标注册。
(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打造家庭教育联合舰队
1、牵手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了由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等25家职能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对家长学校实施指导、管理、评比与表彰;与成都图书馆
合作,每月推出一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系列家庭教育书籍和宣传画册;与市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了“母爱无边摄影大赛”、“激发孩子成长动力”、“
电影进村小•欢乐伴成长”、“喜迎奥运•放飞梦想”等系列活动,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2、牵手大众传媒,形成良好氛围。与《家庭与生活报》合作,每周推出“教子有方”专版;与成都少儿频道联合举办四届“故事大王”比赛;与成都15频道、《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天府
早报》等长期合作,对家庭教育工作做广泛深入的宣传,并在全市开展了“专家定造教子良方”等系列活动;各级妇联还利用当地媒体开辟专版专栏,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关注度和知
晓率。
3、牵手各类企业,形成资源整合。与天士力集团、奥普电器、红旗连锁、上海诺亚等十余家企业长期合作,编印了十余万册家庭教育系列知识读本和宣传册,开展了近百次亲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