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大、*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其他重要场合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理念,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的效果,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是一种高水平、严要求的执法,对城管执法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城管执法工作从宣武试点到现在虽说已历经十个年头,为首都的城市管理和环境面貌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方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提高了综合执法水平和效能,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使首都的城市管理有了一个新的面貌。但城管执法面对众多的执法项目、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城管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执法方式、手段与综合行政执法任务及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责任不落实、执法效率不够高等问题,难以达到日益提升的城市管理工作要求,影响了群众对城管执法队伍的认知度,关系到我们城管队伍的兴衰荣辱。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我们城管人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努力营造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和法律意识。文明执法必须普遍市民素质和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识,使市民在获取环境享受的同时普遍承认并愿意承担城管环境保护的义务。要加大全民普法教育,宣传教育、新闻等部门要加大城管宣传力度,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市民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明确接受城管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是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不接受处罚或暴力拒绝城管依法行政是违法行为。只有在城管执法被市民普遍认同为是保护城市环境的行为,在外部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成熟的情况下,文明执法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力配合。城管执法队伍对市容市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其目前的社会地位并未与其突出贡献成正比。城管队伍装备差、经费缺、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执法中遇到的矛盾冲突却日趋激烈。每次执法队员们都要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忍辱负重,即便如此,队员被辱骂、殴打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新闻媒体也几乎没有对上述问题进行过正面报到。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到,城管队员要在执法中求文明,在整治中求安全,在困境中求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践表明,失去必要的装备保障、经费扶持,失去安全感的重负无法使城管队员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城市管理工作。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城管的投入力度,提高城管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城管装备,完善城管执法中的强制性措施。同时,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认真履行职责,协同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管执法效率,确保文明执法。
二、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
1、坚持深化教育,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由于受编制、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城管执法的合力和解决问题的力度方面受到制约;城管执法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城管工作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城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队员超负荷工作等等,造成部分城管执法队员对城管事业的认识产生偏差。对此必须深化对城管队伍的教育引导,使其看到城管执法所面临这些问题都是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是我国人均gdp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