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强作为必备条件,两年内县委已命名100名、各乡镇场共命名1000名农村“党员致富示范标兵”,并将其中优秀党员推荐为省市表彰和命名对象。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在县、乡两级建立党员致富标兵信息库,对党员创业致富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每年对致富业绩下降、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的进行调整,对新增的党员致富标兵,及时进行补充。两年来,我县共重点培养了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农村党员创业先锋1000名,真正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兴产业、助发展上。
3、结对帮扶,引领万户农民创业致富,使群众致富在产业链上。各地根据产业农户的基本情况,通过组建共同帮扶体,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农民致富。一是组建“一帮十带”党群致富联合体。组织全县近千名“双强双带”党员标兵,每人至少帮扶1名困难党员,带动10户有潜力的群众致富。全县组建“一帮十带”党群致富联合体973个,1000多名党员标兵与近10000户农民结对帮扶,并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期限的帮扶责任制。如,我县创业先锋,伟良枫树辣椒基地党员李伟良把自己租种的200亩地无偿租用村民,扩大辣椒生产规模,带动20多户群众致富。二是推行帮带承诺制。在产业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员帮扶承诺制,让党员结合从事产业的实际,向群众做出技术、风险和目标承诺,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全县有1600多名党员产业能手主动承诺为帮扶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3571件。三是划分帮带责任区。对规模较大的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划分若干党员责任区,安排“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为该区责任人,明确带领群众致富的目标和机制,制作责任区公示图,接受群众监督,做好区域内农户的各项服务,确保每个“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年内带动10名以上农民创业致富。如,我县白马桥乡种肉鸽协会党支部6名党员与73户群众结对,帮扶发展种肉鸽养殖业,种鸽饲养总数达到9万对,年产乳鸽75万余对,总产值超过1800万元,户平均增收3万元。据统计,两年内全县新增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农户10000户。
二、影响推进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狠抓产业党建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农村党建得加强、农业产业得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初步成效。但是,我们仍然感到在推进和加强农村产业党建工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不”上。一是组织隶属关系不清。从目前情况看,产业经济组织在登记上分属民政和工商等不同部门;在业务指导上则归多个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属地上则涉及到相关的乡、镇、村。在党组织关系归属上,一些产业组织希望挂靠在主管部门的党组织,但许多主管部门党组织不愿接管。产业党组织挂靠在所在地村党组织后,因大多数村级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在组建产业党组织时,更多选择为组建党小组。如组建产业党支部则会出现“支部管支部”现象,直接划归到乡镇党委管理,则显得“鞭长莫及”。二是党组织硬件不全。据调研,有的产业党组织无活动办公场所,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的产业主在经费方面投入不够,致使党组织“无钱办事”。如,我县兴鄱渔业合作社党支部虽有社员112人,注册资金408万元,但仍无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三是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多。有的产业因具有季节性,从事生产的党员“平时解散,忙时集中”,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持续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有的党员存有“雇佣”心理,将在产业上工作视作短期行为,不愿意将组织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