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大量出现,我县已形成了一批以产业龙头为主导,跨地域和行业、产供销等相衔接的产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基层党组织仍按传统的行政区划设置,已难以适应服务产业发展、帮助解决内外矛盾、教育管理党员、发挥组织作用等方面的新要求。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党对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领导,发挥党员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县开展农村产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余干地处鄱湖南岸,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畜牧、水产,为典型的农业产业大县。近年来,我县注重加大农业产业投入和结构调整力度,农村产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2家,规模农业生产基地78个,粮食加工企业12家,食品生产企业8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5个,农村专业协会35个,农村专业合作社25个,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主导产业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特色产业品牌正在形成。为适应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20*年以来,我县探索开展了以“百千万”富民工程为主抓手的农村“产业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使群众富在产业链,全县呈现出“产业链上党旗红、产业党建硕果丰”的喜人景象。
1、因势利导,组建百个产业党支部,把党组织设置在产业链上。在推进产业党建工作中,我县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以特色产业为纽带,积极倡导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一是依托产业建支部。要求各乡镇场充分依托生产基地、行业协会、示范园区、农业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及时组建产业党支部。目前,全县建立产业党支部102个,产业党小组386个,涉及水产、水稻、畜禽、蚕桑、运输和加工等10多个门类。二是调整设置理关系。为避免出现“支部管辖支部”的情况,对党员人数50名以上、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设立党总支,下设一个村务管理、老年和若干个产业党支部。同时明确规定,没有成立党总支的行政村,其产业党支部直接隶属于乡镇场党委。三是主题活动强功能。产业党支部重点在本产业内开展好“抓政策宣传、抓学习培训、抓能人带动、抓人才培养、抓指导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富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活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各产业党支部,根据农民需求,为群众提供生产服务1800多次。如,我县瑞洪镇镇郊村党总支以开展产业党建工作为契机,带领26名党员创办了3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过开展“党员帮带在行动”活动,主动带动460多户群众养殖乌鱼、黄鳝、鳜鱼等特种水产,基地总产值1.2亿元。
2、加大力度,培育千名党员创业先锋,让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是加强产业党建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县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创业先锋。一是培养“四双”党员。由各乡镇场通过采取开设培训、信贷、科技“三大直通车”,开展创建“党员致富示范户”活动等措施,力争每年培养3名以上组织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10名以上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党员标兵,培养3名以上市场流通贡献率高、信誉度高的“双高”党员经纪人,发展5名以上思想品德好、致富业绩好的“双好”农民入党。目前,全县已经培养各类党员致富示范户700多户,把165名符合条件的产业致富能手引进党的大门。二是评选“示范标兵”。开展创业富民党员示范户评比活动,把带头致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