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和安全生产等知识进行培训。* 年以来,每年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 多人,在企业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达到了51%。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
三、实施城镇化战略,建设现代新农村城镇化是繁荣农村的有效形式。*按照“突出重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思路,大力加强精品城区、文明生态村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精品城区。古冶依矿建区,城区建设分散,城乡混居现象明显,有31 个村属于城乡混居村。因此,*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将村级建设纳入了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以31 个城中村、城乡结合村为重点,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精品城市小区。大力实施农村平改楼工程,积极推行“村改居”管理机制,建设林、唐、古、赵、范城乡精品区,引导农村居民向城区集中,加快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已有9 个村完成了农转非,1 个村完成了村改居。
2、改善农村环境,建设文明生态村。* 年以来,*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兴起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生动实践。到* 年底,累计投入资金5324.9 万元,圆满完成65 个村的创建工作,培育了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4 个。共拆除违章建筑5.2 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8.9 万立方米,新建公厕126 个、垃圾池248 个、养殖小区59 个,新修村内沥青路59320 平方米、水泥路65.27 万平方米、石渣路41.55 万平方米、排水沟4.03 万米、路肩9.08 万米,铺彩色便道砖1.2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545 盏,栽植各种树木32.76 万株、灌木花草11.85 万平方米,新建小公园35 个,新建翻新装修村级组织办公场所65 个,新建文体活动场所65 个。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3、共享发展成果,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全区人民共享的理念,区委七届六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决定》,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投资1350 万元,建成全省一流的*老年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区福利对象的集中供养;投资780 万元,新建乡卫生院1 座,扩建乡卫生院4 座,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全面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区参加人数达82694 人,参合率达到92.62%,为缓解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总投资905.5 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区村道总长度达到了43.95 公里,全区122 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油(水泥)路;实施了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通车率达到82%,有效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在全市率先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选送80 名农村青年到河北农业大学学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大力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71%,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一步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5000 平方米,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入村入户,解决了农民群众饮用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全面落实了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发放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