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农产品、“紫魁”牌罐头饮料、“农魁”牌蔬菜、“新秋”牌黄瓜、“东方美格”牌优质瘦肉型猪等20 多个品牌农副产品。* 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蔬菜、果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花卉和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5000 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二、实施工业化战略,开辟增收新空间
1、加强四大工业园建设。*以四大工业园建设为平台,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年以来,全区共建设工业项目217 个,累计投资48.86亿元,其中投资10 亿元以上的项目4 个,1 亿元至10 亿元的项目8 个,1000 万元至1 亿元的项目41 个。以*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风帆宏文蓄电池有限公司三个立区项目为基本骨架,构建了新兴工业园;以荣义、永顺、汇丰三个大型焦化企业和国义、春兴特钢为基本骨架,构建了煤焦化工业园;以六九、京华、燕南等水泥企业为基本骨架,构建了新型建材工业园;以三鑫、利康、红星等制药企业为基本骨架,构建生化制药工业园。四大工业园的建设,有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延长产业链条的好项目纷纷入驻园区。* 年,全区城乡工业现价产值完成125.86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7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 和85%,工业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8.8%。
2、加速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体现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还能增加就业。近年来,特别是区委七届五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后,*坚持以扩大就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农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累计投资5 亿多元,先后兴建和完善了*市驾驶员考试中心、冀东商贸城、宏源污水处理厂、古冶旧货市场、花卉交易市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商贸流通、邮电通讯、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水平明显提高。* 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 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37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 和16%。总投资8.5亿元,总长40.39 公里的城区外环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为农村,已基本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将于今年春季开工建设。对此,*超前谋划,确定了以外环路为依托,打造沿线经济隆起带的构想,为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提供又一个广阔空间,将成为一条引领农民致富的“金路”。
3、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坚持技能性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两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 多人。一是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区内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了4 个培训基地。严把培训质量关,建立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互动制度,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和劳动准入制度,由区就业服务局与之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使农民工通过培训熟悉相关工作程序,适应企业用工需求。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组织、协调作用,在区劳动力交流大厅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信息库,每周发布求职和用工信息,各乡、村都明确专人负责信息交流,按照用工单位要求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的问题。三是成立维权机构。区就业服务局和社会保险局联合成立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小组,负责检查拖欠工资、拒缴保险等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行为,有效保护了农民工利益。同时,加大引导性培训力度,重点对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