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服务职能,使乡镇在转换职能和工作转型时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使乡镇机关在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责的同时,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二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精简公务员队伍,重新调整充实基层站所力量。三是抓好工作重心的转移,将乡镇工作原有的四大块“发展经济、农业税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向现在的“发展经济、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三大块转移,使乡镇干部的工作由直接干预生产、催种催收向为农民和农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全程服务转变。引导乡镇干部把工作精力向抓项目、谋发展上倾斜,通过大搞招商引资,为财政增收开辟更多的税源,从而在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使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逐步得到提高。我县吕寨镇为促使乡镇干部工作转型,将全体镇干部划分为“发展经济、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三支队伍,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明确各自职责、目标任务,收到了良好效果。
5、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免征农业税后,村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在当前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村干部发挥带动作用主要是靠自身典型示范。因此,乡镇党委、政府要在大力培育村级致富带头人的基础上,按照政治上、经济上“双强”的要求,把政治上可靠、具有奉献精神,经济上自己率先发家致富、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人,选配到村级班子中去,使村“两委”班子成为农村“能人”的俱乐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指挥部。我县已经出现了一部分这样的“双强”村干部,如我县谭棚镇村支部书记张士林,不仅自己办起了养殖场,还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杨桥镇郭沟村支部书记郭海申,自己办了养猪场,群众想养猪没有资金,他免费为群众提供一头母猪,只要以后还一头仔猪就行。宋集镇李小寨村支部书记姜传杰,为了提高群众外出务工的能力,专门从外面聘请缝纫机维修老师,对全村4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进行了技术培训。目前,有300多人常年在外,其中有11人走出国门到俄罗斯,进行缝纫机维修,这些人每年可创收500多万元。
6、健全公共产品投入机制。 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公共医疗、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是以农民为主、国家补助的为辅,因而供给出现严重缺位,实际上是政府的缺位。对于公共产品,农民非常需要,但又没有充分的实力和精力来从事,取消农业税和义务工后,如何提高农村的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从农村和农民的现实情况来看,解决的办法,一是中央、省两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建立以中央政府或者省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机制。因为如水利、交通等基础建设涉及到几个县、几个乡镇、几个村之间的协调问题,甚至还需要与外省协调,政府出面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而且,一些公共产品,譬如纯公益性的,就应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来做。二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基层政权的巩固和作用的发挥,解决农村一些急需解决,而地方财政又无能力解决的公共产品投入问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要选准路子,因地制宜,而且要选准人,把可以为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的项目交给那些愿意为农民共同致富、会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人去做,但要确保维护这部分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国家也要对发展集体经济给予必要的支持,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问题。如我县宋集镇李小寨村,村集体办起了彩灯加工厂、水泥预制厂、缝纫机零件加工厂、小型砖瓦厂等,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问题。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