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
二、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偿还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大。由于多种因素,税改前我县大部分乡镇都有较大的债务,有的乡镇高达近200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万元。取消农业税前,由于有农业税附加,乡镇村还勉强可以东拼西凑挤出一点资金用于还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力匮乏,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取消了农业税就等于彻底断掉了乡镇村还债的资金来源。
2、乡村运转更加困难。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县来说,乡镇财政收入基本上以农业税为主,全部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依赖的农业税不复存在,而对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的工商税等,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提高。按照现行的县、乡财政结算体制,乡村两级运转比较困难。特别是村一级,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对减免农业税后的工作存在畏难发愁情绪,不仅债务难以偿还,而且无钱为群众办实事,威信下降,工作难以开展。如果村级经费不能保证,单靠基层干部的政治热情是难以持久的,势必影响正常运转。
3、基层干部出现迷茫状态,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过去乡镇干部一直扮演着收税者的角色,乡镇也往往把农业税完成的好坏同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在这样的制度下,乡镇干部都很忙,也有动力和压力往农村跑,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征收农业税。同时,乡镇干部也愿意帮助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因为只有农民腰包鼓了,才能完成税收任务。而农业税的取消,无疑对乡镇干部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且不说乡镇干部习惯了传统的催收催种式的工作方式,更应当看到,人的行动受其动力机制的影响,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帮助农民抓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就丧失了动力机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与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由于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治安有公安部门,计划生育有计生部门,不少公共事业都不再需要乡镇干部,必然会使不少干部在一段时期内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对农业税取消后自己该干什么心里没底。
4、基层干部出现“能力”恐慌。乡村干部被称为是“三要”干部,即要粮、要钱、要命(计划生育)。现在,农业税免了,没事可干了、没人可管了,说了不算了,工作中缺少了抓手。对于免征农业税后的转型,习惯了传统指挥、命令式的乡村干部,工作到底该怎样抓,一下子没了办法,出现了本领“恐慌”。一些村干部认为,免去农业税干部失去了约束农民的把柄,管理农村、农民的“杠杆”没有了支点,权力削弱了,组织动力下降了,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群众也不买帐,一些农村干部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
5、乡村治理结构和组织功能面临弱化状态。一是乡镇政府无钱给农民办事。农业税取消后,我县乡镇依靠自身财力,加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仅仅能够保障干部的“吃饭”问题,维护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的可用财力十分有限,有的乡镇连办公电话都停了。县级财政也是吃饭财政,没有能力支持乡镇。因此,一些村级干部报酬的资金无法解决,乡镇没有钱为农民办事的尴尬等等,一系列问题将会使乡镇对村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大的影响。二是村级干部队伍出现不稳定现象。从今年起,我县村级干部中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3个人的工资纳入财政供给,月工资300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但其他村“两委”干部包括村民小组长由于取消农业税,又不准利用农民统筹集资解决他们的报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