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年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设想。
(四)让农民幸福起来。农民的幸福指数是检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尺度。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的落后,社会性的歧视,造成了农民幸福感缺失。农村社会矛盾的增多,加剧了农民的内心冲突。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善当然是农民幸福的依靠,但幸福感有时并不与经济生活水平成正比,生活富裕并不一定幸福,生活不富裕却自有快乐,这就是文化的作用。新农村文化要让农村多一些春意与安宁,让农民生活多一些祥和与笑声。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下大力气抓好文化工作
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围绕解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农村“十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即,每个乡镇有一个综合文化站、每个乡镇有一个业余表演团体、每个乡镇有一支乡电影放映队、每个乡镇有一个文体产业项目、每个乡镇有一个特色文化新村,每个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每个村有一支文体骨干队伍、每个村有一个网络信息服务点、每个村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每个自然屯有一户文化中心户。按照这一总体建设工程,20*年,文化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争取资金设备,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的沟通联系,一方面,争取文化演出流动车、电影放映流动车及共享工程配套设备,力争年内到位。另一方面要调动乡镇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建设。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第十三届金秋农民文艺汇演、乡镇篮球赛等大型文体活动,组织好农民文化活动月。举办农民画展,出版农民画精品集,扶持农民画作者陈淑江于6月在长春举办个人画展。抓好广场文化活动,力争举办广场文化演出15场。
(三)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好送戏、送电影、送书下乡活动。组织编排反映农村生产、生活的文艺节目,到乡镇、村屯演出15场以上,放映科教影片50场。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年内力争新建10个服务点,送图书2000册,送文化、科技光盘2000盘。
(四)发展农民自办文化。在坚持“送”文化的同时,注重在农村“种”文化,即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农村文化。一是积极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建立农村文体艺术人才档案,鼓励他们以村为单位组织起来,开展演出活动。在一些自然屯,重点发展文化中心户,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学习交流、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健身休闲活动,年内力争发展文化中心户20户以上。二是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有意向发展文化产业的农户,鼓励农民发展电影放映、文艺表演、农村书屋等。三是打造特色文化新村。依据我市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新村,如农民画新村、剪纸新村、秧歌新村、旅游新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