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同市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到江西、山东等地考察,通过考察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方式、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收获很大。
一、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就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二十字”方针,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五个主要内容:
一是经济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才能走向文明,农民才能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是农村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是公益事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缩短城乡差距,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另一个方面,就是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这方面的差距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是精神文明建设。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个显著特点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需要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活;需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品德;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文明素养。
五是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完善的村民自治机制。只有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完善“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了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面,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归根到底是重塑新主体、创造新农民。这种新农民,就是振作的农民、充实的农民、健康的农民、幸福的农民。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让农民振作起来。城乡差距扩大使农民产生失落、彷徨的灰暗情绪,导致一些农民的精神振奋不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坚持多年来国家扶贫以扶志为重的经验,有必要重提文化是号角和鼓声,是旗帜和火炬,帮助农民找回奋发图强、迎难而上的血性和胆魄。
(二)让农民充实起来。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更新加速的今天,农民陷入精神上新的窘迫和困顿,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要成为农民精神上的加油站,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存发展的能力。
(三)让农民健康起来。今天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怕有病”仍是“最怕”。农村传统文化活动越来越少,农民连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调节身心的机会也失去了。如果把部分传统文化活动恢复起来,并且开展新的文化艺术活动,特别是娱乐与健康相结合的活动,则能实现毛泽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