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与建设全市纺织骨干基地的要求相比,我县纺织业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外向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使与周边县区相比,在发展水平、增长后劲、未来潜力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县作为全市的经济强县之一,应当在全市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的进程中有更大作为。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立足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紧制定和完善纺织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县应按照“一业特强、多元发展”的原则,“创造特色抓重点(家纺业、服装业),营造规模上档次,制造精品创名牌”,力争用三至五年建成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国棉纺织之都”生产基地。在产业布局上,以湖滨、陈户、闫坊为重点,努力打造织布、老粗布(生态布)、毛巾三大纺织产业集聚带。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积极拉长纺织产业链。对化纤、纺织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战略性改造,尽快打破“有布不成衣”和“中档产品、一般价格”的局面,逐步实现产品结构的中高档化和高附加值性。20*年—20*年重点抓家纺业,20*年—2*2年重点抓服装业。在资金投入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着力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内资的吸收和利用。
(二)进一步加大对纺织业的引导扶持力度。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纺织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看准了的,就大胆试、大胆地闯”的创新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政策介绍、法规宣传、典范推广、信息通报与反馈,为纺织企业搞好服务。要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办事一条龙、收费一窗口,建立一条联络热线,搭好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提供一套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消一切不合理的审批、核准、许可,根治一切“三乱”行为,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县人才中心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库,定期发布各类人才信息,为纺织企业搞好人事代理。要合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扶持纺织企业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建立技术中心,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以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努力实现资本运作。对当年实际投入超过500万美元的外商独资项目和1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给予“一厂一策”的扶持。
(三)重点提升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县纺织企业要以产品、技术、人才、制度为重点,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产品竞争力。纺织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特别是要有注册商标、形成品牌的核心产品,这是运用现代理念调整纺织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断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我县纺织企业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创建知名品牌。首先要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特别是注重培育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品牌的建设注入精神动力;其次要研发并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三是搞好品牌的公关策划、广告宣传和信息包装。第二,技术竞争力。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制约我县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纺织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需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保持对研究与开发适当比例的投入。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2—5%不等,而我县绝大多数纺织企业没有这项投入。建议纺织企业建立“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提升纺织产业竞争力。骨干企业积极实施上网工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形成产业后发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