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性服务(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未来2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6、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截至*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34个低收入国家为43.5%,而我国仅为40%左右。
2、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年已经达到40%以上,而我国目前还不到30%。
3、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内部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美元左右。
4、服务业市场开放不够,竞争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