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局水果站来抓。具体的措施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品种上重点发展有特色、市场好、产销对接好的三七、薏苡仁、杜仲、板蓝根等中药材,并在高良、龙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亩。
结合*的自然条件,把*的中药材产业分三个价段稳步推进:一是起始阶段(20*——2010年)。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基础,把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变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共识。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企业一家。二是加快发展阶段(2010——2015年)。扩大中药材的种植规模,完善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巩固提升阶段(2015——2020年)。实现*中药材的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各种中草药的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产值达2亿元。
2、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或培育一至二个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订单生产、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路子。目前,已有*现代医院、昆明勋海经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立初加工厂。
3、完善体系,强化服务
近几年主要是加大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服务,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应抽调专业人员,开展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组建种质资源库,积极做好野生中药材的人工驯化和选育工作,培育适销对路新品种,并开展种子的提纯复壮。探索一些中药材种植的新办法和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骨干技术。同时,要强化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以提升其操作技能和种植水平。
(三)相关人才队伍状况
全县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13.6%。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中,过去和现在从事过中药材种植的有24人,这些人员在引种、人工驯化和种植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现在的龙庆乡中药材种植大户邓毛,他先后试种过10多个中药材品种,并都获得了成功,现在已拥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又如半夏种植大户徐显增,在多年的半夏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半夏种植技术。这些人员的出现,为实现*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技术创新机构及其成果
目前,*中药材在种植方面主要由县农业局水果站来抓,他们着重抓引种和示范,对重点乡(镇)重点扶持搞好良种试验、示范和繁育,并提供优质、适龄、价廉的壮苗。计划在2009年引进中草药种类试验10组,建立适销对路药材示范基地3个。
(五)投入情况
*的中药材种植资金主要是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截止20*年12月31日,全县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共投入资金4800余万元,其中民间投入4560余万元,占资金投入总额的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管理力度不够,多数种植户都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生产过程中,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
(二)没有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参与。
(三)对中草药是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缺少中介服务组织,开拓市场不力,市场营销严重滞后。
五、发展对策
(一)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中草药开发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因为中草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因此,其开发利用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县委、政府首先应尽快确立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地位,给予应有的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其发展。其次应成立专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