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机制,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三是大力推广已成功实践的生态农业模式,并与改水改厕改灶结合,与新村规划建设紧密结合。
(三)、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的培训力度;二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师资队伍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以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每个县建立一个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重点建设2-*骨干专业,每个乡镇建立一个职业培训基地和一个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三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建立完善各种培训制度、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实施“农民知识化”为载体,建立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建立农民培训与转移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四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民中专生”计划,为农村培训乡土人才。
(四)、以农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每个县(市、区)、乡(镇)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都建立起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比较完整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技术服务、生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销等专业性、服务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加强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性建设,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强化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率和带动能力;四是提高基层干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操作能力,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意识,完善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的“三清”工作。二是广泛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和睦好家庭”、“留守孩关爱工程”等活动,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打造诚信农村;三是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规范有序的生态型新农村;四是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五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成立道德公评公议会、“五老”协会(或称农民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妇女禁赌会、公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乡规民约。
(六)、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创建好班子。紧紧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发挥农村党支部“双带致富”作用。一是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并从2005年起,分五年从全国选拔100*大学生充实到基层乡镇工作;二是实施乡镇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三是加强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完善和推广记民情日记、民情反馈卡、便民服务中心、民情110等亲民为民好做法;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员、农业科技指导员、村镇规划指导员的下派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如“支部+协会”、“支部+理事会”。
二、几点建议
综观两市的经验,各有所长。*市特色在于规划超前,村、镇经济基础好,农民富裕,投入高,整治快,村庄环境优美。*市特色在于村庄自然风光优美,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和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素质的提高。综合考虑,*市经济基础与我市相仿,建议我市重点学习*市做法,吸纳*市经验,以较少的投入做出最好的效应。
1、市委市政府要切实重视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议20*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类似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