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倡导“先放后导”的管理模式。“先放后导”,就是先发展后管理,先流通后交通,先繁荣后市容,先生产后基础,先无序后有序。待具备一定条件后再进行“边放边导”、“先导后放”,抓管理促发展,抓交通促流通,抓市容促繁荣,抓基础促生产,抓有序止无序。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自由迸发创造广阔空间,支持业主走向市场经济的主战场,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自加压力、永不自满、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想创业、能创业、创大业的良好局面。彻底打破传统思想观念和陈旧管理模式对非公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束缚,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积极引导、提供服务,鼓励其大胆尝试,不拘一格,各展所长。
(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市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了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企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聚集。这种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聚集、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特色产业和资源招商,可以增强吸引力,在竞争中产生优势,形成突破一个、引来一串的联动效应。要加强对外商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他们的产业结构、投资意向和投资计划,选择那些与本地实际有结合点的企业,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推介特色项目,力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以产业的集聚、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
(六)着力营造发展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要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努力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营造安居定乐业的社会环境。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在*工作创一流、发展高速度、城乡大变化的背景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因此,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认清形势、找准推进地方发展的突破口
这次考察学习大家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找到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尤其是发展蚕桑产业、建设茶叶专业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大家一致认为,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他们敢于在实践中不断有新的创造。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紧扣发展这一主题,开拓创新,注重实践,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形成*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
(一)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1、我县发展蚕桑面临的机遇
蚕桑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富民产业、绿色产业,种桑养蚕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