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企业,深化“企业找科技”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巩固和发展已建立的陶瓷、建材、轴承等三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完善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强化其“孵化”功能。扶持、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抓好几个能够带动我市产业升级的“高、大、新”技术项目。二要构筑面向新世纪的人才高地。
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筹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创办闽南科技学院和中国红十字(进修)管理学院。大力实施“135”人才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科技专业人才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和技术熟练工人队伍。加快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和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国内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建立和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不拘一格吸纳人才。要出台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要建立新的企业人才管理方式,实行技术入股、管理入股、期权入股等做法,让人才参与收益分配。设立市人才发展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奖励。三要做好加入wto的应对工作。加强知识充实与更新,从思想、组织、人才、政策等方面做好准备,提出应对之策。要通过专家讲座、培训等形式,加强学习,使广大干部尽快地适应新形势,加快熟悉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我国的承诺。引导各类企业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遵守规则,讲究信誉,提高技术、质量和管理的档次。要发挥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帮助分析我市产业在入世后的发展方向,未雨绸缪,积蓄发展后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