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改进干部考察工作的方法研究
中共xx组织部课题组--声明:(https://)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党选好人、用好人的前期预备工作,考察工作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选拔工作质量的高低。非凡是在当今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建立健全一套完备、规范、科学的干部考察方法体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严厉性与准确性,预防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失察、失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起重任、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xx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干部考察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改进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对防止干部考察失真失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从调研中把握的情况看,目前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干部考察的质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干部考察内容量化难。干部考察基本沿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原则及“德、能、勤、绩”基本要求为标准。这些方针、原则、要求过于笼统概括,缺乏具体统一、便于操作的量化标准,非凡是缺乏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察指标,使考察者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尺度”,形成标准多元化和随意性。
二是考察对象把握难。(1)考察对象的外在表现易于把握,内在素质难以考察准确。与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成果等外在表现相比,考察对象的内在素质如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道德水准等方面的情况非凡是廉洁自律情况显得难以把握。(2)考察对象的现实能力易于把握,工作潜力难以考察准确。考察中,考察对象在现岗位上的工作能力、水平比较轻易评判,但其是否具备交流到其他岗位或提拔到更高岗位担负更重职责的潜力,则难以把握准确。(3)考察对象的所作所为易于把握,工作实绩难以考察准确。尤其是考察对象在班子、群体的实绩中,处于一种什么位置、发挥了多大作用等,较难把握。(4)对考察对象的大概状况有所了解,具体特点难以考察准确。这一点在考察材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远看“谁都象”,近看“不知谁”。在评价考察对象的缺点和不足时,经常使用“有时有些急躁”、“工作不够大胆”等含混不清的词语,其实质是考察者心中没有把握或者是有意进行歪曲或隐瞒。
三是真实素材搜集难。干部考察工作,大量的第一手现实情况,都是通过考察对象四周知情人员反映情况而概括归纳出来的,在干部考察中往往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如受访谈者的应付心态、唯上心态、妒贤心态、恩怨心态、晋位心态、排外心态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考察者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要么失真,要么空洞,难以准确把握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位的。
一是传统的干部考察工作以定性考察为主,缺乏统一的刚性的考察评估标准和量化的考察依据,在考察的参照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尚未健全合理的指标体系。有的地方考察项目过繁,难以把握重点,分值的折算繁杂,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有不少地方考察项目又过简,不够严谨,大而化之的考核要求多,体现不同职位特点的分类型、分层次的考核指标少;在考察中粗线条地了解多,性量结合地分析少;在考核材料中模糊概念多,具有说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