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通观三校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学的高质量源于课堂的高效益。三校的校长都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个核心的课题来研究,并且找到了各具特色而都行之有效的方法。南京十二中的邓可清校长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主渠道,而且是育人的主要场所,是班级建设成败的策源地,是学校整体工作运转的支点,学校一切工作的作用力都应该凝聚到课堂上;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坚持科学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永恒的主题。在学习借鉴洋思经验的基础上,全校普遍采用“导学稿”进行教学,“导学稿”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的方案,“导学稿”分为课前导学、课堂导学和课后导学。课前,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研究教法和重要的知识点,由一位教师主笔写出“导学稿”提早一天发给学生,“导学稿”分为“导学目标”、“导学重点”、“预习导学”、“课堂导学”、“知识巩固”、“拓展与延伸”和“课后作业”几大块。现在“导学稿”已经成为中初中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在几乎所有学科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梅岭中学的王力耕校长则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变三结合”的教学理论,即从教材结构分析看,备课的角度要变,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从课堂教学结构看,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学法”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从学生的知识结构看,听课的方式要变,要将“以听为主”、“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有效学习;从教学反馈要求看,作业布置形式要变,要将“顺次布置”、“精选布置”、“分层要求”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实事求是,减轻负担。“四变三结合”的教学理论见诸于课堂,便是生机、活力和高效。
三、走好校本培训之路,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打造一支敬业、精业、乐业的教师队伍理应是每位校长最重要的目标追求。解读三校教学管理和改革成功的秘诀,不难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一刻也不放松地、全方位地抓好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这方面三校的校长的做法可谓同中有异,异曲同工。相同的是都以高远的目标激励教师、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教师、以人文的精神感召教师。不同的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有效地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南京十二中针对建校初期教师人心涣散的局面,把强化教师的责任作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来解决。在南京的诸多校长和班主任中,流传着邓可清校长“创作”的一个故事:某年,阎王爷大赦。众多获赦之鬼,举杯把盏,庆贺重获自由身,惟有一位仍处在层地狱的小鬼,期期艾艾,痛苦郁闷至极,原来他犯的是十恶不赦罪,阎王爷故未对其开恩。正当此时,该小鬼听到自己的脚下有哭泣声,细问之,才知道阎王爷还特设了第层地狱,哭声是一位曾经在阳间作教书匠的鬼发出的,“教书匠”道:“我犯的是误人子弟罪,故被阎王打入层地狱,你们还可能获赦,我却永无翻身的机会了!”邓校长的这个故事充满了警省和鞭策的力量,发人深思。他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家长的意见重于一切;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贵于一切;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压倒一切。责任心教育刚性管理人文关怀,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推动十二中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工作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年的一所“贴给我钱也不让孩子去”(一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