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务实、清政廉洁,具有敢为人先的新观念,每个班子成员都有抢抓机遇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都能敢挑重担,敢打硬仗,形成了比贡献、讲奉献的氛围。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付总拿我当人,我不能做鬼”,如果借工作之机捞取好处、搂钱对不起付总,更对不起乡亲们!村委会的每个成员和集团的老总们都是这样想的,他们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更是这样做的。
3、兴企办厂增加农民收入。吃饱肚子并没有使他们满足。他们意识到,靠种地最多是个温饱,兴十四要想富就得办企业挣钱。70年代末,村子里办个罐头厂,把当地产的水果加工成罐头。之后又办起了酒厂、油厂、米面加工厂、农机具修配厂等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每年都能挣个几十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他们开始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办企之路。1985年,建起了一座日处理19吨鲜奶的乳品厂,这是当年全国第一家村办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尝到办企业的甜头后,1988年,建立了甜蜜素厂,用玉米生产取代糖精的甜味添加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1994年,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在兴十四村落成。现在他们生产的柠檬酸产品已畅销日、美等国家。1996年兴十四又利用柠檬酸厂的废渣和作物秸秆,建起年产5万吨的饲料厂;之后又建成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5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有6项高科技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龙头企业的拉动,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民长期面临的卖粮难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兴十四村和周边村屯的玉米,富华集团以每公斤高出国家收购价2分钱的价格全部包销。兴十四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收入只占全村总收入的5%,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都分别占到38%和57%。
4、依靠科技进步带领农民致富
5、坚持以人为本,抢抓发展机遇。兴十四人能够做到走一步、看三步、谋划十步。对信息掌握的快,反应的快,善于把握机遇。只要认准的事,经班子研究决定后,马上就干。兴十四村上马的企业没有拖泥带水的,基本都是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生产,当年出产品,创造了兴十四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善于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积极上马和争取国家支持的项目,抓住了一次次的发展机遇。从攒钱办企业、贷款办企业到联合办企业再到国际贸易、资本运营,兴十四村人以超前的思维、机遇的把握和高效率的工作赢得了机会和发展。已有26名硕士、博士等高学历、高职称的科技人才来富华集团工作。有了人才、技术和资金,兴十四村开始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现在兴十四已经实现了“四化”:农业产业化。35家企业多以玉米精深加工为主;农区工业化,全村98%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农村住宅别墅化,80%农民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