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结合的旅游圣地,在商业文化价值的叠加中获取双赢。
xx和崇川等区同处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近,大环境相似,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也是同质的,他们的快速发展为我区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振奋精神是灵魂。同这些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理念并不落后,发展思路也是不谋而合,但发展的成效为什么不能一致,值得我们深思。在同样的困难面前,他们以生动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2、高点规划是基础。这些地区的飞速发展,还由于他们有超前的规划和高远的定位。武进已经描绘出全区发展的总体蓝图,为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钟楼开发区瞄准“高效园区、绿色园区、精品园区”目标,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仪器”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坚持规划先行,才能为今后抬升发展的起点,奠定腾飞的基石。
3、园区突破是核心。三区的发展实践证明,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工业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载体。钟楼开发区规划面积11.6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利用外资占到全区总量的85%。武进高新区去年培植产值超2000万元以上企业7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6家,工业销售达148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7,成为武进经济最大的增长极。
4、规模培植是关键。三区在宏观环境趋紧、市场要素波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项目在支撑,而且规模企业具有互补性、容差性,可以很好的防范市场风险。相比之下,xx规模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群体规模实力不强,仅靠鸿泰钢铁、中盛粮油等规模企业支撑,抗风险能力弱,今年以来全区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就已经得到证明。只有继续绷紧项目弦,加快扶持、培育和引进更多的规模企业,才能确保经济快速稳健地持续发展。
崇川、钟楼、武进三地之行,激发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演化为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一,要更加振奋精神,提升信心指数。面对xx当前发展的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彻底抛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奋,促进工作大推进、发展大提速。坚决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去年我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全线飘红”,多只指标增幅在全市位居首位,良好的发展态势让许多人产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机遇稍纵即逝,特别在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竞赛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放松就意味着丧失机遇,休息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此次崇川等三地之行,让我们感受到差距,也坚定了信心,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跻身“苏南名区”行列。坚决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没道理,创造条件发展是真道理。虽然当前“四紧”要素约束依然存在,审批环节、优惠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全面放开。但整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关键就是看敢不敢去做、愿不愿去闯。我们不能就此畏惧困难、动摇信心,必须沉下心分析形势,想办法破解制约,多渠道争取政策,同心协力做好对上争取、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打好“主动仗”。坚决不做游离发展的闲人。干多少是机会问题,干不干则是态度问题。现在许多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是乡镇、街道及经济职能部门的事,干多干少一个样,无需主动作为,只需坐享其成。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这种观念,工业园主要领导必须集中80%精力抓招商引资,乡镇、街道、场圃主要领导必须集中50%精力抓项目推进,村组(社区)的主要领导也必须集中30%精力抓经济发展。
第二,要坚持高点定位,提升发展层次。机遇是公平的,要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