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建设管理考察报告
定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充分调动各层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城镇规划,进一步发挥好规划龙头作用。实践证明,城镇化发展,规划必须先行。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大规
(三)加大融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带动,借助“外动力”。以商贸流通、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等投资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切合我县实际的项目为抓手,鼓励城市建设方面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强建设系统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积极争取上级的城建投资项目、资金和对××建设扶持政策的倾斜。二是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内生力”。着力搞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拍挂,放活土地二级市场,增加土地收益,并为开发建设提供足够的用地。全面整合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灵活运用公共设施经营权拍卖和pot(建设-经营-移交)、ppp(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建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盘活城市现有资源,实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引财、滚动发展”的目标。三是重点项目和公益项目要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加强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将一些项目打包整合,集中用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特别要加强财政预算外资金监管,确保各种建设规费和地方性税收全额用于城镇建设。县财政、建设主管部门、各项目主体要加强资金拨付程序管理,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重点保障征地拆迁户、用工单位和材料供应方的资金拨付,确保重点工程进度。五是优化软硬件环境,提升城市容纳力。硬件方面,围绕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的需要,立足于发展支柱产业,重点考虑大项目的安置和将来的配套建设,统筹城镇与园区规划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一次到位,为推动“三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软件环境方面,按照“政府提速”的要求,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大厅的作用,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制度,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收费事项,制定一些配套政策,从税费、行政规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投资商尽可能的优惠。
(四)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