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正文
赴临沂德州等开发区学习考察报告

总投资400亿元,蒙牛集团、顶好食品、农大生物肥、泰开电气等过亿元的项目达到36个。
(六)基础“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各开发区均制定了鼓励扶持村居加快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使群众在开发区建设中先受益、得实惠。临沂开发区以市场化方式,对19个村实施旧村改造,用盘活的土地收益,统一规划、建设6个安居小区,实现了群众、政府、开发商“三满意”;实行商业网点留地安置,在统一规划的商业网点中,按每人10-15平方米无偿提供土地,解决群众的失地之忧和生财之忧。莱芜高新区为每个村居划出本村土地面积的10%建设村级工业园,用于村级发展;每年从财政列支30万元,为农民就业提供无偿培训;对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每月发放60元的社会保障金。泰安高新区为占地60%以上的村发放面粉,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每个拆迁户可在居民小区中选两套住房,一套自用,一套出租;对中青年劳力组织培训,分类安置,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吃饭、养老、居住、就业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主要经验
(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开发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以上开发区之所以起步快、势头猛、发展好,主要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举全市之力建设开发区”的强有力措施。如临沂市政府为开发区融资10亿元,抽调17个市直部门集中进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所有用地指标首先给开发区使用。莱芜市委书记亲任开发区建设总指挥,市长任副总指挥,一名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具体靠上抓开发区启动和建设;市政府在每年为开发区拨付3000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由市直有关部门累计投入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德州市为开发区注入启动资金1亿元,且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由市直部门承担,累计投入1亿余元。“没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开发区的发展”,是各开发区的普遍共识和最基本的经验。
(二)实行举债经营,是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临沂、莱芜等开发区起步时间不长,均背负一定债务,但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开发区起步时期,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回报期长,举债经营就成了开发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债并不可怕,适当负债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遇到困难时如何迎难而上、坚定信念、积极应对、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加快自我积累的速度,缩短负重还债的时间。实践证明,只有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敢于负债经营,勇于负债发展,以大干促快上、以大干促发展,才能“越坎过关”,实现良性循环。
(三)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是开发区发展的内在动力。解放思想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是开发区发展的本质保障。以上开发区之所以能够实现令人瞩目的发展,正是因为在思想大解放的助推力下,把握“天时”,善用“地利”,兼顾“人和”,把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观念、好想法和本地实际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敏锐地察觉机遇,果断地抓住机遇,在处理资金、土地、稳定等工作中,创造性地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干好开发区,既要大胆开拓,大胆创新,敢闯、敢冒、敢试;又要因地、因时制宜,从实际出发,谋事、干事、成事。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统一思想,加压奋进,树立加快发展的必胜信念。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找出了差距,也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工委、管委会以贯彻全省观摩会议精神为动力,借鉴其他开发区的新思路、大气魄、好经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发展定位,决心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江苏省金坛市国土所建设情况考察…
       赴江西省抚州赣州等地学习考察报…
       赴港澳考察报告
       赴法国培训团考察报告
       对长沙经济社会发展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党建和群团情况考察报告
       赴通城崇阳...七县考察报告
     
    加强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实施工作意…
    交通局公路三乱整治方案
    规划局总结
    职场暗示效应让梦想成真
    县消防大队政务公开报告
    国际金融危机下构建有利科学发展…
    县委组织部三个推进三个之家建设
    卫生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意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乡村医生培训教育讲话
    赴江苏省江宁区宜兴市苏州工
    纪念王羲之诞辰700周年暨首届
    考察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