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正文
特色乡镇经济果林考察报告

  一、*庄、*经济果林发展有几个共同特点

  1、起步较早。他们发展黄桃、葡萄,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规模并不大,进入90年初期时,即向规模化发展。这二个镇的总耕地面积都在二万亩左右,目前,*庄锦绣黄桃实种规模是4700亩,*葡萄实种规模6000亩。

  2、规划布局合理。实施建设规模化经济果林基地,先期都统一作出了规划布局方案,随后制定方案,成片发展,安排和引导种植户加盟到基地来发展,按统一布局,安排落实到田块。

  3、注重投入。多年来,他们政府将经济果林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头戏,舍得投资农业。主要解决:(1)农户种苗款;(2)田间路、沟、渠、线设施;(3)扶持技术研究所、产销合作社、交易市场;(4)收获期,政府按标准托底收购优质货源,单*庄今年收购量达50—60万斤;(5)整合全镇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作开辟农业旅游资源。

  4、抓特色,创品牌,多功能。他们每年由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各类有益于农产品品牌特色的专项活动。以此吸引客户,增加人气,促进旅游业,打响各自特色牌子,如:*庄桃花节、黄桃节,*有企业认领葡萄棚、车友游园会、情人节、摄影节、文化周等等,尤其是*镇,年内在基地场举办了13次活动。

  5、技术支持力度强。他们都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种苗繁育基地,*庄的黄桃和*的葡萄,之所以成为热销产品,除了规模已经形成外,多年来离不开科技改造、改进和更新。他们按照市场需要,不断地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材料,如*庄的嫁接苗基地、套袋、果选机,*的大棚温室栽培葡萄等等。

  6、优质产品走高端价格,政府托底。年内,*葡萄特级品每斤28元,*庄锦绣黄桃半斤以上每斤8元。他们通过收购、筛选后,政府包收特级品,走高端价格销售。销售期间的包袋品统一由政府控制,故也称托底包收。

  二、未来经济果林发展趋势和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从*庄和*的考察中,我们认识到

  1、锦绣黄桃产出期短。一般锦绣黄桃在8月15日至8月底,10天至15天采收期,亩产量可达5000斤以上,但优质栽培,通过疏果套袋的产品,也在3000斤左右,我们大规模种植后,势必在行销上峰期突出。

  2、必须成片规划。多年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证明,一村一品的优势不大,各村各自调整时利少弊多,缺乏资源整合力。

  3、社会性参与的力度。从*庄、*看,生产基地与旅游开发并举,镇文化、宣传系统鸣锣开道,有声有色,一举多得,深入人心,远近闻名,牌子自然而然形成。近年来,我镇各村虽然发展了桑、苗木、果林面积不少,但集合性不够,即影响了整体的社会经济效果。

  三、借鉴*庄*经验,对今后我镇如何发展经济果林提出几个方面的意见:

  1、建立锦绣黄桃生产基地的规模定位问题

  据我们考察期间了解到,*庄黄桃基地,对外号称二万亩,实际种植面积4700亩,目前,黄桃生产,确实市场缺口还较大,正处于发展阶段,优势明显,但达到一万亩左右时,预计将会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镇发展面积一般以5000亩为宜。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开发我镇锦绣黄桃生产基地,是为了又好又快地适应日后的“多功能”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型农业的形势,因此,象*那样规划性较强,较易形成。

  3、突出黄桃,兼顾其他经济果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环保局党组教育考察报告
       农村党组织建设考察报告
       农村廉政文化考察报告
       民政局强化为民服务考察报告
       民政局优化产业结构考察报告
       农村合作社经济服务考察报告
       供电企业服务教育考察报告
       农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经贸局民间融资考察报告
       乡村不良债务考察报告
     
    迎中秋座谈会上的讲词
    对我国税收制度绿色改革思考
    纪检干部新闻信息表态发言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财政局长在创业服务年会议上的发…
    旅游局发展区域旅游经济调研报告
    感恩心主题班会活动策划方案
    国土局发展节约利用土地管理意见
    残疾人先进事迹材料
    区文化文物体育总结及计划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方案
    乡镇一季度工作汇报
    成立乡镇气象站实施工作意见
    考察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